對人壽保險的基本認識

[tabby title=”對人壽保險的基本認識(1)”]

自從事財務保險工作以來,接觸了成百上千個客戶和家庭。大家對保險都知之甚少,存有各種疑問。現將常見的幾個問題簡答如下。
一、人壽保險的由來和基礎

保險業賴以存在的基礎是風險(Risk)。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存在各種各樣的風險,風險發生了就成為災難.翻開報紙打開電視,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種災禍的報導:車禍、火災、水災等,死亡的訃告更是每日都有。

災難的發生是不可預測的。你不知道何時何地會發生,更不知道會發生在誰頭上。很多災難又是不可避免的,美國每年都會發生幾萬、十幾萬起車禍,再怎麼避免,很多車禍還是會發生。災難意味著損失,財產和生命的損失。車撞了,要去修理,要給錢;人去世了,對其家庭的影響更是雙重的,既造成精神上的悲哀和痛苦,收入的喪失更可能對家庭的生活子女上學產生根本性的影響。中國人說“家破人亡”就是這個意思。

為減少風險,彌補損失,保險應運而生。從經濟學上說,保險就是通過轉移風險,達到減少損失或彌補損失的目的。保險的目的不是杜絕災難的發生,而是彌補當事人的物質損失。你買了保險,一旦發生了某種損失,保險公司會賠償你一定的金額。通過購買保險,你把損失轉移給了保險公司。保護公司承擔了這個風險因而要向你收保險費(Premium)。從社會學上說,保障是由集體來承擔個人的損失。100個人買了保險,其中一個人出了事,保險公司就用其他99個人的保護費來賠償你。如果沒有保險,某人去世了,親朋好友會伸出援手提供精神上的安慰和物質上的幫助。精神上的安慰是很重要的,但物質上的幫助很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根本不足以彌補損失。你若是有保險,保險公司就會賠你的親人一大筆錢。當然賠多少取決於你當初保多少。

現代保險業是隨著資本主義興起而發展起來的。在15-16世紀西歐南歐的航海商人為了減少海難的損失而建立了最初的保險契約,由參加保險的人來共同分攤某一個船主的損失。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經濟活動的全球化,保險業也越來越完善。現在幾乎任何一項business都可以買到某種保險。

保險業由物業開始,後來發展到人壽保險。儘管人壽保險不能使人起死復生,但它可以減少和彌補由於親人的去世收入的中斷而給家庭帶來的經濟損失。有了保險,一旦你去世了,你的家人可以用保險金付清房屋貸款,因而全家可以繼續有地方住,而不必被迫賣房子。你的子女也可以用保險理賠來完成學業,成龍成鳳。

中國人傳統觀念是很接受保險的。古語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又說要“未雨綢繆”,講的就是人世無常,要居安思危,在平安順遂的時候要想到災難和不幸隨時可能降臨,並要為此預作準備。而且中國人注重家庭,注重子孫的繁衍和興旺。這與保險的本意是相通的。由於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的原因,20年前中國大陸不知道保險為何物。那時候只要你有一份工作,你去世了,政府會幫你把子女撫養到18歲。改革開放後,政府把這一切都推給社會,政府連工作都不給你保証。更遑論人死後的子女問題。人們也就很快地接受了要自己照顧自己的觀念。因而保險業在中國大陸迅速發展,不僅本土保險公司大量湧現,國外大的保險公開更是虎視眈眈地盯著中國13億人口這個超級大市場,都想從中分一杯羹。 新一代移民到了美國,一旦找到工作,有了孩子或有了房子都會考慮保險問題。華人在美國擁有保險的比例高於其他族裔。這一方面是源於中國人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的傳統觀念,另外也是入鄉隨俗,知道在美國(在哪兒都一樣)靠政府靠不住,只有靠自己。

(4/13/2001)

 

[tabby title=”(2)”]

二、保險的好處和作用

上期專欄文章說過人壽保險存在的前題是風險。風險會轉化為災難(如死亡),災難造成損失。保險的目的不是減少,更不是避免災難,而是在災難發生之前把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一旦發生了災難,保險公司給你理賠,從而達到減少損失或彌補損失的目的。

購買、擁有保險的主要好處(benefits)如下:1)心理的平安。人是很脆弱的,都希望有某種安全感,保險就能建立這種安全感。尤其是你有孩子或房子,這種安全感更是不可缺少。許多客戶在決定購買保險時都提到是“買一份平安”。這種安全感很難衡量,但都是實實在在的心理需要。誰也不希望出什麼事,但一旦出事了,有了足夠的保險,家庭就有了保障。2)彌補損失。人壽保險  的理賠可以補償由於被保人的去世而給家人帶來的經濟損失。有了這筆錢,家庭得以維繫和發展。3)鼓勵儲蓄和投資。每個月幾十塊錢或一、二百塊錢可能不知不覺就花掉了。但投在保險上,幾十塊錢就可以買一個平安;若是一、二百塊錢長期累積下來,你保險上可以累積一筆可觀的現金值。這筆現金值在人活著的時候也可以拿出來,用於支付子女大學教育經費,或是作退休生活的補充,或是enjoy  life等等。4)給子女留下一筆錢。有些人收入很高,資產很多,即使出事了對家庭財務不會有太多的影響,但要把財產轉移給子女,最簡單經濟的辦法是買份保險。5)稅上的好處。人壽保險的死亡理賠一般不用交所得稅。如果把保險放在信託(trust)中,也不用付遺產稅。投資型保險的錢用於投資共同基金,滾動過程中產生的gain不用交稅,拿出來(withdraw)或借出來(make  a  loan),在保險有效時也不用交稅。同別的財務產品相比較,這是保險的一大優點。保險沒稅也是政府為鼓勵民眾購買保險而設立的優惠政策。

三、保費(premium)是如何決定的

購買保險是把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承諾在你死之後向你的親人付出死亡理賠。保險公司承擔了這一風險,自然要向你收取保費(premium)。同時,保險業也是一項business。既是business,就有各種成本(costs),就要獲得一定的利潤(profit)。只有這樣,保險公司才能生存和發展。

保費主要由三個因素決定:1)死亡概率;2)運行成本;3)利潤。後兩項因素很容易理解,與別的business沒有什麼兩樣。只有死亡概率是保險業所特有的。保險公司根據每個年齡段人的死亡概率算出保險的純成本,加上運作成本(付agent佣金,租辦公樓,雇工作人員)和一定的利潤,得出來的就是保費。定期保險是從一定時段(5年,10年或20年)內的死亡概率求出平均成本,加上profit,就出來保費(premiun);而終生保險(whole  life)是把從開始時年齡的死亡概率到100歲時的死亡概率累積相加,取一個平均數,再加上其他成本,利潤和保險公司承諾的現金值,就是終生保險的保費(premiun)。單純的定期保險貌似便宜,但第一,它沒有現金值;第二,保費以後會上漲;第三,到一定年齡,保險公司就不再給你保了。因為那個年齡的死亡概率太高,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太大。所以從長期來說,定期保險不如永久保險合算。
(4/20/2001)
[tabby title=”(3)”]

三、決定保費的幾個因素

前二期專欄文章說過保險業賴以存在的基礎是風險(risk),保費也主要是由保險公司承擔多少風險而決定的。人越年輕,死亡的概率越小,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越少,保費也就越便宜;而歲數越大,死亡概率越大,風險越高,保費也就越貴。到了60-70歲,死亡概率大幅度上升,風險超過了保險公司所能承擔的限度(肯定賠錢),保險公司一般不會再賣給你定期保險,也不會給你延長定期保險。當然,如果你已經作了永久保險,保險公司不能單方面取消你的保險。

除了年齡外,還要考慮性別和身體健康。一般來說女的比男的便宜,身體不好的比身體健康的貴。若身體很不好(如有嚴重的疾病),保險公司可能拒保。此外,還有吸煙與不吸煙的問題。不吸煙者比吸煙者便宜。

了解了決定保費的因素後,你就知道保險是越早作越好,因為越年輕越便宜,同時年輕時身體健康,能拿到一個好的rate。這個rate管一輩子。既便過幾年你身體不好了,有這個那個毛病,你依然用的是今天的好rate。保險公司無權要你再體檢,除非你增加保額。

四、人壽保險的一些基本規定

第一,人壽保險如何生效、如何失效。一般來說,你交了第一個月的保費,保險公司過幾天會派人來給你體檢。體檢醫生離開你家的那一刻起,你的保險就生效了。也就是說此後你若不幸去世了,保險公司會給你的受益人理賠。如果體檢不合格,保險公司會把已付的保費還給你。

體檢查什麼呢?主要是提取血、尿的樣本拿回去化驗。主要化驗是否吸毒,是否有愛滋病,同時還會調閱你的病歷,以了解你過去和現在得過什麼病。如果你有不治之症,如愛滋病,癌症或嚴重的心血管疾病,保險公司就不會給你保險。

保險是單方面的契約,一旦生效,保險公司無權取消你的保險,只要你按時付premium,又或者你保險中的現金值夠cover保費,你的保險就有效。一旦投保人死亡,保險公司就會理賠。

保險失效主要有二個原因:一是你不按時付保費,或者你保單上的現金值不夠付保費,又或者你提出書面要求,取消這個保險。

第二,投保人頭二年不能自殺。保險若有效,投保人因為任何原因去世,保險公司都要理賠,包括病死、老死、意外、他殺等。唯一一項例外是頭二年不能自殺。頭二年若自殺,保險公司不會賠錢,但會把已付的保費還給受益人。

第三,投保人不能测事非法活动,保人若死于犯罪活动,保险公司可以拒赔。

五、不買保險的幾條理由

前幾天看到一篇報導說台灣人理財最喜歡買保險。在美國華人擁有保險的比例高於其他族裔。但仍有些人不願買保險,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幾條:

1)不吉利:人壽保險自然要談到生死之事。一些人對此很忌諱,很不舒服。當然,沒有人喜歡討論自己或家人的身後事。但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人類社會就是這樣延續的。人總有一死,就像自然界的流水落花一樣,沒有什麼好害怕的。買保險無非是給家人一份保障。一旦你故世了,你的家庭能延續下去,你的子女沒有衣食之憂,能順利成長。

2)概率太小:三、四十歲去世的概率是不大,但幾十人或一、二百人中總有一個或幾個會英年早逝,誰也不能保證這種事情只會發生在別人身上,不會發生在自己頭上,而且正因為年輕時的概率小,保費也就便宜。等到歲數大了,概率高了,保費可能貴到你買不起,或者不賣給你。

3)再等一等,考慮考慮。但往往一“考慮”就是幾個月甚至幾年,拖延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一是保費會上漲;二是身體健康一旦起變化,你可能拿不到好的rate,或甚至被拒保;三是在“考慮”過程中若是發生不幸,你的家庭孩子就要為你的“考慮”付出沉重的、無法彌補的代價。所以保險既是觀念問題,更是你對家庭盡的責任。

(4/27/2001)

[tabby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