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摩的詩

[tabby title=”志摩的詩(1)”]

 
由於電視連續劇《人間四月天》的播出,徐志摩的愛情故事在港台大陸和海外華人世界又掀起一輪新的浪潮,各種書報雜誌都圍繞徐志摩與張幼儀、林徽音和陸小曼的感情糾葛而大作文章,而忽略了徐志摩的詩人身份。徐志摩首先是個詩人,是中國現代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大量詩作在感情的宣洩、意境的營造、節奏的追求和形式的探究方面都自成一格,表現了特殊的美學價值,被譽為“古典理想的現代重構”。這幾期文章想結合徐志摩的情感和精神追求,重點介紹、賞析徐志摩的代表詩作。

徐志摩1897年出生於浙江海寧,歷代文人才子輩出的地方,1931年因飛機失事遇難時還不足36歲。徐志摩1918年出國留學先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後轉到英國。徐志摩展現詩人的才華是在英國劍橋大學讀書時。1920年徐在劍橋初遇豆蔻年華的林徽音。林出眾的容顏,清麗的氣質和西方教育薰陶下所展示的大家閨秀的風範,使徐志摩為之傾倒,詩作從此源源不斷。儘管大部分詩作並不是寫給林徽音的,但這些詩作或含情脈脈,或艷麗動人,或熱情如火,都是獨特雋永,優美動人。我們先來看看徐志摩為林徽音而寫的“偶然”: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失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該詩作於1926年。當時林徽音與梁思成(梁啟超的兒子)已結婚多年,而徐志摩與陸小曼也衝破重重障礙即將締結姻緣。詩人的心情是愉悅的,也決意揮別過去,走自己的路。這首詩就像徐志摩的個性一樣瀟灑空靈,作為情詩來讀是別有意味。據胡適回憶,這是徐志摩最喜歡的一首詩。我們再來讀其膾炙人口的“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春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別康橋”作於1928年,是年徐志摩赴歐洲,又拜訪了他的母校劍橋大學。劍橋(在詩中作康橋)是徐志摩過著詩意般遊學生活的地方。在劍橋他初識被他視為“靈魂伴侶”的林徽音,是劍橋誘發了他詩人的天性和才華。劍橋在詩人心中無疑有著最美好的回憶。在“再別康橋”中,詩人用最美麗、最浪漫的語言來描繪康橋,讀來令人心馳神往,恨不得也能馬上去康橋尋幽探勝,像詩人一樣“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處放歌。”
詩的最後幾句,瀟灑空靈,頗有禪味,3年後詩人真的走了,永遠地走了。這幾句詩也就一語成讖。

(9/15/2000)

 

[tabby title=”(2)”]

世人對徐志摩與張幼儀、林徽音和陸小曼的感情糾葛眾說紛紜,難以定論。一個女性朋友稱徐志摩為”大魔頭“,指徐用情不專,對家庭不負責任。這也是80年前世俗輿論對徐志摩的評價。志摩的老師梁啟超在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禮上公開指責徐、陸兩人敗壞世風,把自己的快樂建築於他人痛苦之上,這些指責並非沒有道理,但並不為徐志摩所接受。他們忘了徐志摩是個詩人。詩人的世界是浪漫的世界﹐理想的世界。詩人的氣質越多,理想主義的色彩越濃厚,越不考慮後果,也就越不為世人所理解。徐志摩如此,作為政治家的毛澤東也是如此。

胡適說徐志摩的人生觀是一個  “單純信仰,這就是追求愛、自由和美。”  徐志摩是個理想主義者,他認為愛、自由和美應該同時得到。為了追求這  “單純的信仰”,他無懼於世俗輿論,勇往直前地走下去。在答覆梁啟超對他的指責和勸誡時徐志摩堅稱: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志摩知道真正的愛情可遇而不可求,但他不能不去追求。
在徐志摩心中,林徽音是愛與美的化身,是他  “靈魂之伴侶”.  為了追求林徽音,他不惜拋妻棄子。在他看來這種追求是為  “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  林徽音不僅有出眾的容貌,也有驚世的才華,在文學和建築藝術上都有卓越的貢獻,她也寫得好詩,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那首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一句愛的讚頌”: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亮。
雪花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
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這首詩有人認為是林徽音寫給徐志摩的,但梁思成和林徽音的公子梁從誡教授說這首詩是林徽音紀念兒子從誡)出生而作,”詩無訓詁”,本文不想考證詩的背景,但就詩本身而言,讀來倍感溫馨,充滿愛意。如果說徐志摩的詩瀟灑空靈,林徽音的詩則是纖細、溫暖,洋溢著女性的溫情。徐志摩的情詩其柔勝水,其熱如火,對女性具有不可抗拒的誘惑力。我們來看  “沙揚挪拉──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裡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寫少女的嬌柔和男人的眷戀,寫得那樣的美,那樣的動人,還有比這更讓人心醉和心馳神往的嗎﹖

(9/22/2000)

[tabby title=”(3)”]
如果說徐志摩為林徽音而作的詩細語柔性,那麼他獻給陸小曼的情詩則是一派火熱,展現著詩人對愛的熱烈追求和對傳統觀念的挑戰。我們來讀第一首“這是一個懦怯的世界”:
這是一個懦怯的世界;
容不得戀愛,容不得戀愛!
披散你的滿頭髮;
跟著我來,我的戀愛,
拋棄這個世界
殉我們的愛!
我拉著你的手,
愛,你跟著我走;
聽憑荊棘把我們的腳心刺透,
聽憑冰雹劈破我們的頭,
你跟著我走,
我拉著你的手,
逃出了牢籠,恢復我們的自由!
跟著我來,
我的戀愛!
人間已經掉落在我們的後背,─
看呀,這不是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無邊的自由,我與你與戀愛!
順著我的指頭看,
那天邊一小星的藍─
那是一座島,島上有青草,
鮮花,美麗的走獸與飛鳥;
快上這輕快的小艇,
去到那理想的天庭─
戀愛,歡欣,自由─
辭別了人間, 永遠!

這首詩作於1925年,正是徐志摩與陸小曼的愛情遭遇重重阻撓面臨巨大壓力之時。徐志摩拋妻棄子追求林徽音已承擔了不少罵名。但那時徐志摩已是自由之身,林也未結婚,對徐的指責只限於責其薄情,但徐與陸小曼的戀愛則是對傳統觀念的徹底否定,因而也就引起各方面的非議和譴責。當時陸小曼不僅是“羅敷有夫”,而且其丈夫王賡還是徐志摩的好友。徐志摩與陸小曼的愛情,招致不忠不義不貞的指責是可想而見的。但徐志摩就是徐志摩,為了追求愛,追求自由,他是決不屈服決不低頭的。按徐志摩的話說,這並非“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樂”,而是“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

詩言志。這首詩既是對世俗輿論的挑戰,更是無畏追求的告白。徐志摩說:“我固然這輩子除了你沒有受過女人的愛,同時我也確信你也該覺得我給你的愛也不是平常的。”正是徐的真情和無畏贏得了陸小曼的全身心回應,戰勝了家庭和丈夫,解除了婚姻,獲得了自由。1926年2月徐志摩幾經波折,終於說服了父母同意他與陸小曼結婚,詩人欣喜若狂,給陸小曼寫詩致信:

我心頭平添了一塊肉,
這輩子總算有了歸宿!
看白雲在雲際飛,
聽雀兒在枝上啼。
忍不住感恩的熱淚,
我喊一聲天,我從此知足!
再不想望更高遠的天國!
他在信中說:“我有你什麼都不要了,文章、事業、榮耀,我都不要。詩、藝術、哲學,我都想丟了。有你我什麼都有了,抱住你,就比抱住幾個宇宙。”
徐志摩離棄張幼儀,人們責徐無情無義,但徐張離婚後關係更密切,張幼儀心頭理解、寬容多於怨恨、不滿;徐志摩與林徽音之戀,儘管無疾而終,但在世人眼中,徐林被視為神仙眷屬,就像梁山伯與祝英台一樣正因為沒有結果才留下無盡的話題,讓後人懷念評說。對陸小曼,人們語多指責,認為陸是個淺薄俗氣的女人。陸吸食鴉片又力捧戲子,而且生活揮霍無度,以徐志摩的純潔清高反而要四處弄錢供奉她的惡習。徐志摩死後,陸小曼悲痛欲絕,漸漸戒絕了鴉片,整日閉門習畫,整理徐志摩的詩文。徐志摩的死挽救了一個頹廢的女人。但這代價實在太大了。

(9/29/2000)

 
[tabby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