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與霸道 – 911大襲擊與恐怖主義分析

[tabby title=”王道與霸道 (1)”]

發生在9月11日摧毀世界貿易中心和撞擊五角大樓的襲擊是美國本土所受到的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恐怖襲擊。震驚、憤怒、譴責以及軍事報復是美國的必然和必要反應。在激情和狂熱中,我們更有必要從種族文化、歷史、宗教和國際政治等方面探討恐怖主義產生和發展根源,並檢討美國的對外政策。只有對恐怖主義有深入的了解,對症下藥,採取相應的回應之道,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恐怖主義的問題。只停留於遣責恐怖主義是不夠的,還要努力去認識和了解恐怖主義。只靠軍事手段也不可能徹底根除恐怖主義,政治解決以及美國外交政策的適當調整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文明的衝突與恐怖主義 

這次恐怖攻擊使我想起了哈佛大學教授薩繆爾‧亨廷頓前幾年寫的一本書《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亨廷頓認為,隨著冷戰的結束,意識形態的對立也隨之結束。蘇聯的崩潰標誌著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制度戰勝了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制度。未來世界將不再存在以意識形態劃線的國家集團,國家的重組和國家間的合縱連橫將更多地基於種族、文化、語言、宗教和歷史傳統,即所謂文明。冷戰後的世界衝突將是幾大文明之間的摩擦和對立。亨廷頓認為主要的衝突將發生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文明和以中國大陸為代表的中國文明以及中東的伊斯蘭文明之間。

西方文明強調個人價值和自由競爭,中國文明則以儒家思想為核心,講究等級和秩序,更多地追求集體的利益。伊斯蘭文明則是各大文明中最獨特的。首先,這是以宗教教義(可蘭經)為基礎建立的文明,宗教與政治合二為一,在許多國家教權高於政權。第二,其它文明多以一個國家為核心或代表,而伊斯蘭文明則不存在一個核心國家,各個國家、地區或部族信奉不同的教義,屬於不同的教派,不同的教派之間常常發生嚴重的對立和衝突,但在反對西方文明的入侵與滲透上又是一致的。第三,其它文明包括中國文明都逐漸地向追求物質發展的西方文明靠攏,而伊斯蘭文明仍有強烈的反西化和資本主義化的傾向。

亨廷頓的理論似乎就像是一個預言,也為我們解讀9月11日的恐怖攻擊提供了一個廣義的框架。冷戰結束後,美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達到了頂峰,成為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美國憑借其傲視全球的實力加速全球化進程,企圖把自己的價值觀念和經濟制度推廣到其它國家和地區,但卻很少考慮別的國家的承受能力和具體的國情。同時全球化進程帶來的南北貧富差距的擴大使這些國家的人民未蒙其利卻先受其害。而美國在解決南北貧富差距問題上,美國往往以自己的國家利益為優先甚至唯一考慮而採取不參予的態度,比如美國拒絕參加防止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這也使許多人懷疑美國實行的是損人利己的政策。去年發生在西雅圖,今年又在意大利熱那亞重演的激烈的流血抗爭就是弱勢國家和集團反全球化的一種努力。

街頭示威遊行是合法意願的表達,而極端分子採取的卻是暴力的恐怖襲擊,但其目的和追求卻有某種一致性。這次恐怖攻擊目標的選擇就有高度的象徵意義。世貿中心是美國資本主義的象徵,世貿中心駐有500多家跨國公司因而也是全球化的象徵,而五角大樓則是美國武力的象徵和帝國主義的象徵。
(9/21/2001)
[tabby title=” (2)”]

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與恐怖主義 

從已公佈的資料看,劫持飛機撞擊世貿大樓和五角大廈的19個人都是極端的伊斯蘭教原教旨主義者。而被美國指為恐怖攻擊主嫌犯的賓拉丹更是鼓吹以聖戰打擊美國利益的伊斯蘭教狂熱分子的精神偶像。

“伊斯蘭”(Islam)本意為“和平、純淨、順從”,從宗教意義上講就是“歸順阿拉的旨意”,“服從阿拉的戒律”,通過無條件的歸順與服從來獲得真正的和平和永久的純潔。事實上公元七世紀穆罕默德選擇“伊斯蘭”作教名時正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反對戰亂,要求和平的強烈願望。但伊斯蘭教又有別的宗教所沒有的“聖戰”教義。可蘭經規定,聖戰(Jihad)為穆斯林的應盡義務。“你們當為主道而抵抗進攻你們的人-你們在哪裡發現他們,就在哪裡殺戮他們,並將他們逐出境外……誰侵犯你們,你們可以同樣的方法報復誰……”聖戰的規定本是為了護教、傳教,反對宗教迫害,抵抗外族入侵的一個口號,在當時為伊斯蘭教的生存和發展,為中世紀阿拉伯帝國的建立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近代史上,弱勢的穆斯林和阿拉伯人更是高舉“聖戰”的旗幟反抗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侵略。19世紀英國侵略阿富汗和20世紀的70~80年代蘇聯入侵阿富汗時都遭到以聖戰為號召的穆斯林的強烈反抗,最後都鎩羽而歸。到了伊斯蘭教原教旨主義者手裏,聖戰更是發揮到了極致。一切暴力和恐怖活動也都批上了“聖戰”的外衣。他們相信,死於聖戰的烈士雖死猶生,靈魂一定會入天國。1999年1月賓拉丹在接受“時代週刊”採訪時宣稱以聖戰把美國勢力趕出阿拉伯、奪回以色列占據的聖地是所有穆斯林的義務。對美國的聖戰可以不計代價。即便犧牲無辜者的生命,只要目的是打擊美國,那也是合乎可蘭經的。賓拉丹宣稱死於聖戰的人是真正的穆斯林,是真主阿拉所喜悅的。

進行前仆後繼的自殺攻擊除了二戰末期的日本“神風敢死隊”外,最著名的就是中東的伊斯蘭教極端分子。從報紙和電視上,我們經常看到巴勒斯坦人身懷炸彈與猶太人同歸於盡。這次更有多達19名恐怖分子駕機撞擊世貿大廈與五角大樓。世貿大廈倒塌了,他們自己也灰飛煙滅了。除了譴責他們以平民作犧牲的恐怖暴行外,我常常在思考一個問題,是什麼東西驅使這麼多人義無反顧地走上自殺之路?他们中有些人已在美國呆了多年,美國的花花世界和價值觀念居然沒有化解他們胸中的戾氣,沒有腐蝕他們的“革命意志”,他們仍然懷著必死的決心走上自殺與毀滅的道路。思考良久,找到的一個答案,那就是宗教的狂熱以及聖戰烈士的榮耀被他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在他們心中,聖戰烈士之重與生命之輕是不成比例的。這種自殺攻擊的現象在別的宗教,別的文化和文明裡是非常罕見的。中國文化儘管也頌揚殺身成仁的義舉,但儒家思想的主調是平和與中庸,反對過激的言行。在西方文明裡,推崇個體生命價值的人們更是難以理解他們為何會採取這種自殺殺人的暴力行為。

美國宣稱這是一場“戰爭”,但這次恐怖攻擊完全打破了以往戰爭的模式和教條。劫機犯都不是職業軍人,他們的武器只是幾把裁紙刀,連匕首都算不上,就能成功地劫持多達4架飛機,發動驚天動地的大攻擊。武裝到牙齒,擁有最先進的高科技武器的美國軍隊對他們居然束手無策。更好笑的是想報復都找不到確切的目標。這不是一個國家對美國的攻擊,任何國家都不敢對美國發動這樣的攻擊。但恐怖分子就不一樣。他們無國家、無疆界,無軍隊,也沒有嚴密的組織。他們有的只是對美國的仇恨和宗教的狂熱與偏執。仇恨導致他們攻擊美國,而狂熱與偏執則驅使他們視死如歸,玉石俱焚。這是最可怕的,也是最難防範的。

(9/28/2001)
 

[tabby title=”(3)”]

要了解911恐怖攻擊的動機,我們需要回答兩個問題,一是為什麼他們不怕死,為什麼有多達19名劫機犯視死如歸地走上自殺攻擊的毀滅之路;二是他們為什麼單挑美國,他們為什麼對美國有如此的深仇大恨?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從他們極端的宗教信仰和偏執中找到。在他們心目中,聖戰烈士的榮耀與殉道者上天堂的感召力遠遠大於對塵世生命的留戀。報紙報導有不少恐怖分子曾給家人留下遺書,真想知道他們在遺書裡到底寫了些什麼,他們自殺攻擊前究竟有什麼樣的心態和想法。

第二個問題回答起來就不容易,而且很可能情緒化和政治化,但要完全了解恐怖主義又不可能迴避這個問題。從1993年的世貿大樓爆炸案,到98年美國駐坦桑尼亞與肯尼亞大使館被炸案,再到這次史無前例的恐怖攻擊,都是以美國和美國的利益為攻擊目標。他們為什麼不攻擊別的國家,而單挑美國?為美國駐肯尼亞大使館爆炸案嫌犯提供辯護的律師包格指出:“整個問題的關鍵是,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他們為何如此仇恨我們?”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他們為什麼仇恨美國?這個問題至今未見主流社會進行全面和深入的討論。布希總統在9月20日的國會演說中給的解釋過於政治化和意識形態化。同時美國之音採訪阿富汗神學士政權領袖歐瑪時,歐瑪提出了另外一種答案。歐瑪說:“美國自己創造出攻擊它自己的邪魔。就算我、賓拉丹或其他人死亡,這個邪魔也不會消失。美國應退一步思考,反省自己的外交政策。美國應停止把帝國主義強施於世界其他國家的企圖,特別是回教國家。”美國之音對歐瑪的訪問錄音因美國國務院的反對而停止播出,但歐瑪的話無疑擊中了美國外交政策的痛處,這也是國務院不准美國之音播出歐瑪訪問錄的原因,這也表明至少在目前美國官方不願檢討自己的對外政策,更不願承認自己的對外政策可能是導致恐怖攻擊的一個原因。

現代恐怖主義的大本營在中東。二戰以來,中東地區一直是世界上最為動盪不安的地區。民族宗教和領土的紛爭和衝突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敵對,猶太教與伊斯蘭教的對立構成衝突的主線。80年代以前以色列和埃及有過斷斷續續幾十年的戰爭。埃以媾和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的衝突又躍上檯面。幾十年的戰爭和衝突造成阿拉伯人對以色列和猶太人的深仇大恨。而在阿以衝突中,美國一直站在以色列一邊,給以色列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援助。坦率地說,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持,單憑一個以色列是無法對抗阿拉伯世界的。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和偏袒自然也使阿拉伯人對美國深為不滿,這種不滿到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心中就發展為對美國的深仇大恨。這是我們了解中東恐怖主義之所以產生,之所以把攻擊矛頭對準大洋彼岸的美國的內在原因。

同時美國的很多對外政策具有短視性,只圖一時目的的盡快達到,而不顧它可能帶來的後果和深遠影響。《華盛頓郵報》說,賓拉丹實際上是美國自己培養出來的“聖戰戰士”。在抗擊蘇聯入侵阿富汗時,美國對賓拉丹及其他抗蘇聯盟提供的資助不下20億美元。美國中情局並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山區對他們進行訓練。所以阿富汗神學士政權領袖歐瑪稱“美國自己創造出攻擊它自己的邪魔”。海灣戰爭以後,賓拉丹痛恨美國軍隊開進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因而把攻擊矛頭對準美國。在無力正面對抗美國軍事機器的情況下,發動出其不意的恐怖攻擊就成為賓拉丹及其黨羽的必然選擇。事實也証明這種恐怖攻擊成本小,影響大,而且防不勝防。
(10/5/2001)

 

[tabby title=”(4)”]

四、美國對外政策之檢討 

中國古代政治哲學有“王道”與“霸道”之分。王道主張以仁義治天下,以懷柔和招撫辦外交,講究“攻心為上”,“不戰而屈人之兵”。歷代帝王常有和親之舉,不僅國力衰弱時搞和親,就是強盛的王朝如大唐和康熙帝國時也常常出嫁公主給邊疆蠻族以招撫他們,不到萬不得已時不擅動刀兵。而霸道則崇信武力和權勢,對內實行高壓,對外則訴諸武力征剿。一個真正強盛的王朝往往是更重王道,以王道為主,追求國家的長治久安,如大唐;而奉行霸道、窮兵黷武的王朝往往是短命的,如秦王朝。

無獨有偶,西方學者前幾年也有人闡發了類似的觀點。耶魯大學教授肯尼迪89年出版了一本暢銷書《大國的滅亡》。肯尼迪認為歷史上的大帝國,如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蒙古大帝國之所以滅亡不是因為它們不夠強大,而是因為帝國的過度擴張和過度使用武力耗盡了國力。自蘇聯垮台以來,美國作為唯一的一個超級大國在世界上頤指氣使,呼風喚雨,常常擺出老子天下第一,誰不聽話就打誰的架式。布希上台以來其好戰性與霸氣更是一覽無遺。70年代簽訂的作為全球安全基石的彈道飛彈條約要撕毀,防止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別的工業國家都參加了,唯獨美國不簽字。克林頓時期曾推動南北朝鮮對話,布希上台後也不支持,反而指責北朝鮮是“流氓國家”。在巴以衝突中,布希政府更是顯露出過份偏袒以色列的立場。無論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民如何暴力相向,美國從不出言譴責,反而百般回護。在中美軍機相撞與美中關係問題上,布希也是盛氣凌人,步步進逼。布希以及他的鷹派謀士們以為美國是全球唯一超強,憑借其傲視全球的政治經濟,特別是軍事實力,美國可以為所欲為。殊不知四面出擊,四面樹敵的結果使自己成為孤家寡人。911之前美國喪失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席位就是一個信號。

現在美國對阿富汗神學士政權和賓拉丹恐怖組織的攻擊已經開始。軍力強盛的國家最喜歡訴諸武力,因為武力表面上看起來效果最明顯,但軍事手段的效果不可能持久,更不能根本解決問題。因為恐怖主義有政治訴求,它植根於中東地區複雜的文化、宗教和領土紛爭。如果不根本解決中東問題,巴以衝突繼續下去,恐怖主義就有繼續存在和發生的土壤。如果美國不調整它的中東政策,它依然會成為恐怖攻擊的目標。賓拉丹就宣稱“只要巴勒斯坦沒有和平和安全,美國也不會有安全。”

此外,美國對賓拉丹的攻擊無可避免地極大地提高了賓拉丹在極端的伊斯蘭教原教旨主義者心目中的地位,在回教世界他已成為反美的象徵和偶像。這種偶像作用加上宗教狂熱可能造就更多的小賓拉丹們。因而美國反對恐怖主義的戰爭決不是炸死賓拉丹,摧毀賓拉丹的訓練營地那麼簡單。

(10/12/2001)
 

[tabby title=” (5)”]

上個月連續寫過四篇分析911攻擊與恐怖主義起源的文章。今天和下星期的專欄想談談美國的2個主要盟國英國和以色列的所作所為。

英國:狐假虎威,帝國心態

911攻擊後,美國組織了廣泛的反恐怖聯盟,但多數國家只停留在口頭上的譴責和外交上的聲援,穆斯林國家更是口是心非,甚至抱有幸災樂禍的態度,只有英國不僅在政治與外交上與美國密切合作,而且還是唯一一個派遣軍機直接參與轟炸阿富汗的國家。英國首相布萊爾更是風塵僕僕,四處訪問中東、南亞國家,拼湊反恐聯盟。

911恐怖攻擊發生在美國,與英國本來沒有直接關係,為什麼英國會這麼積極地參與打擊阿富汗的軍事行動?拋開那些冠冕堂皇的政治宣傳,我們就會發現是大英帝國的心態在作祟。英國的政治人物總喜歡藉積極捲入國際事務來展示大英帝國的餘威,並藉以維持英國作為國際大國的地位。

英國在18~19世紀通過殖民擴張建立了地跨全球的大帝國,號稱“日不落帝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大英帝國更是頭號強權,世界主宰。那時英國的侵略和擴張也是“師出有名”  ”的,不是打著“維護自由貿易”的旗號,就是宣稱要給落後地區“帶去文明”。在這些冠冕堂皇的口號下,英國在非洲販賣黑奴,在美洲屠殺印第安人,在中國輸出鴉片。今天的近中東和南亞次大陸都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或勢力範圍。19世紀中葉大英帝國為了與沙皇俄國爭奪中亞,曾三次入侵阿富汗,並扶植傀儡政權,但每次都遭到阿富汗各部落的強烈抵抗,弄得灰頭土臉,最後鎩羽而歸。

兩次世界大戰嚴重削弱了大英帝國的實力,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它的殖民地和屬地紛紛宣佈獨立,脫離而去。大英帝國土崩瓦解,只剩下英倫三島。真所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但英國總有一幫人緬懷過去的帝國夢,時不時想展示一下昔日的輝煌。80年代初,撒切爾夫人勞師動眾遠征南大西洋,從阿根廷手裏奪回福克蘭群島就是英國重溫帝國夢的努力。但英國也知道憑它現在的國力再也不能在世界上耀武揚威了。於是只能藉著與美國的特殊關係狐假虎威,通過參加美國主導的軍事行動來展示一下大英帝國的餘威,並凸現英國作為世界大國的地位。從91年海灣戰爭打伊拉克,到這次打阿富汗,英國的參戰都是出於同樣的心態。其理由都很“正義”。上次是“解放科威特”,這次是“打擊恐怖主義”。但回顧歷史我們知道英國决不是什麼主持正義的國家。19世紀英國三次入侵阿富汗,20世紀上半葉英軍兩度占領伊拉克。海灣戰爭後,美英通過聯合國繼續對伊拉克進行經濟制裁,並且不顧伊拉克是一個主權國家的事實,在伊拉克北部設置禁飛區,而且動不動就對伊拉克目標發射幾枚導彈。但制裁的結果是伊拉克成千上萬的兒童死於缺醫少藥,普通老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而薩達姆侯賽因的地位卻穩固如初。這也不能怪伊拉克人民不揭竿而起推翻薩達姆。稍有點民族意識的人都不會接受英國這樣一個兩度占領自己國家的老牌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國家再次對伊拉克發號施令。薩達姆當然不是什麼好人,但他敢於對抗今日的超級大國美國和昔日的大英帝國,這種“好漢”和“硬漢”的形象反而有助於薩達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英國一定對自己的舉動很是得意。但在別人眼裏卻顯得很可笑。大英帝國已隨風而去,今日的大英帝國只是一個二流國家。但願英國的政客能早日醒悟過來,接受眼前的事實。
(11/09/2001)
[tabby title=” (6)”]

以色列:恃寵而驕,以強凌弱

9.11後,阿拉伯世界包括美國在中東的盟國都認為美國的中東政策是導致恐怖攻擊的內在原因。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明確指出:“50%的恐怖主義源自巴勒斯坦問題。”沙特阿拉伯親王在憑弔世貿中心廢墟時就公開提出美國要調整它自己的中東政策。實際上美國國內的民意測驗也表明64%的美國民眾認同以上觀點。很遺憾的是,這些觀點遭到美國政府的排斥,也未受到主流媒體的重視。

被穆斯林和基督徒視為聖地的巴勒斯坦經歷過無數的民族與國家的興衰更迭。公元前十幾世紀希伯萊人(今猶太人的祖先)曾在此建國,後分裂為猶太和以色列兩個王國。先後被亞述人、巴比倫、埃及、波斯、羅馬帝國以及亞歷山大大帝所征服。每被征服一次,猶太人就被擄掠為奴一次。到公元一世紀巴勒斯坦這塊土地已幾乎沒有猶太人。猶太人被趕出了巴勒斯坦,散居於歐洲。之後巴勒斯坦先後經歷過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以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在阿拉伯帝國時期伊斯蘭教成為當地的主要宗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打敗土耳其帝國並從1923年開始統治巴勒斯坦。直到20世紀初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或阿拉伯人並沒有矛盾和衝突。史上迫害猶太人的不是阿拉伯人而是信奉基督教與東正教的歐洲,尤其是納粹統治下的德國。

以阿矛盾源於列強的插手和安排。1917年英國發表貝爾福宣言,支持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並建立自己的家園。當時當地巴勒斯坦人就像早期美洲的印第安人一樣歡迎並幫助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47年聯合國決議巴勒斯坦一分為二,  建立猶太國和巴勒斯坦國。1948年5月英國從巴勒斯坦撤軍,以色列國宣告成立。以色列建國後共打過4次中東戰爭。前三次都是以色列大占上風。1979年以色列和埃及簽訂了停戰協定,以色列退還占領的埃及領土換取和平。

以埃停戰以後,以色列的國防壓力減輕,開始騰出手來對付巴勒斯坦人。通過戰爭和移民,以色列占領了大片本來劃歸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同時竭力阻撓巴勒斯坦人建立自己的國家。對於巴勒斯坦人反抗以色列占領的行動,以色列一概斥之為“恐怖主義”,進行武力鎮壓。以色列甚至發展了一套所謂“先發式自衛攻擊”的理論,只要是它認定的敵對組織和個人,它就可以先行攻擊,進行肉體消滅。巴勒斯坦人的任何反抗,都遭到以色列十倍的報復。以色列就想通過這種暴力和強大軍事機器來壓服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維持以色列安全。很難理解在歷史上受盡歧視和磨難,在二戰中幾乎被滅族的猶太人,有了自己的國家後會對巴勒斯坦人如此暴力相向。根據聖經,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本是同父異母兄弟。而且阿拉伯人在歷史上沒有欺凌過猶太人。不论是在纳粹统治下的德国,还是在中世纪的欧洲,从来没有听说过犹太人有任何反抗压迫,反抗暴虐的举动,而一旦建了国,对弱小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却如此的欺凌,如此的暴力,不知道这算不算“欺软怕硬。”

在歷次以阿和以巴衝突中,美國都站在以色列一邊,給以色列提供政治、經濟和軍事的全面援助。在外交上美國更是偏袒以色列。對以色列占領巴勒斯坦領土暴力鎮壓巴勒斯坦人,美國從未出言指責過,聯合國對以色列的譴責決議案每次都遭到美國的阻撓或否決。美國這種對以色列的偏袒和支持是導致阿拉伯人遷怒於美國的根本原因。恐怖主義當然是要譴責的,但被壓迫民族的反抗不能一概斥之為恐怖主義。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曼德拉當年也曾以暴力反抗南非的白人政權。而且如果說巴勒斯坦人對以色列的自殺攻擊是“恐怖主義”的話,那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武力鎮壓更是恐怖主義,是國家恐怖主義,並且是引發巴勒斯坦人自殺攻擊的原因。
(11/16/2001)

 
[tabby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