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人壽保險的幾個問題

[tabby title=”有關人壽保險的幾個問題(1)”]

911恐怖攻擊後,買保險的人大幅度增加。現將客戶經常問到的幾個與保費有關的問題解答如下。

1.  保費幾年付清?

許多人在購買人壽保險時都喜歡問保費付了幾年就不用付了。一些人會說別的agent告訴他(她)保費只付10年或8年就不用付了。應該說這是agent(業務代表)在推銷保險時最容易誤導消費者的地方,由此而引發了許多法律訴訟。許多大的保險公司為了結官司而付出了巨額賠償。要全面了解保費幾年付清的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保費是如何確定的。

保費是根據人的死亡概率算出來的。如果一個35歲的男性,平均每250個人會有一個人死亡(假設),概率是250分之一。如果他投保50萬,保險公司會依此而算出保險成本(Cost  of  Insurance),再加上運營成本(付agent的佣金,租辦公室,雇員的薪水等)以及必要的利潤就得出一定的保費(Premium)。定期保險是5年,10年或20年的平均值,而終生保險則是從你買保險那一年的年齡到你滿100歲時的平均值,再加上一定的現金值。而投資型保險的保費則是一年一年的定期保險的保費再加上其它的行政管理費用。定期保險是付一個月的保費就有一個月的保險,下個月不付錢了,你的保險就沒有了。定期保險只保一定時期(5年,10年等),所以不存在保費幾年付清的問題。

保費幾年付清主要指的是終生保險(Whole  Life),保險公司栽了大跟斗付出巨額賠償的也是因終生保險而起的。那麼為什麼終生保險理論上可以付若干年就不用付呢?這是因為終生保險的保費有現金值,若干年後現金值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其產生的紅利(Dividend)大到足以付以後的保費。保險公司拿投保人付的保費去投資,公司董事會根據投資回報率、公司的運營成本,當然也會參照其它公司的情況來決定是否派發紅利,派發多少。如果回報率高,派發的紅利也相應的會多一些。需要指出的是保險公司採取的都是穩健和保守的投資策略。投資對象都是債券(Bond)。相對於其它投資手段(如股票),債券是低風險、低回報。發行債券的機構(政府或公司)每年會付一定的利息。利息當然會浮動,但一般不會超過10%。長期下來債券投資的回報率在5%左右。5%的回報率要扣除公司的運營成本和利潤,保險公司返還給投保人的利息大概會在1%~4%之間。如果某一年投資不好,或運營成本上升,或其它因素。保險公司可能不派發紅利。

在90年代許多保險公司為了推銷自己的保險,縱容或默許自己的agent對客戶宣稱保費10年,8年就不用付了。這是基於保險公司的投資平均每年取得10%以上的回報率的假設。但債券投資是不可能取得10%的回報率的。所以所謂8年,10年或12年就不用付保險費的說法完全是一種誤導,甚至是欺詐行為。近日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吳征欺騙案,說的就是吳征編造博士學位以及當年在密蘇里州賣終身保險時误导客戶說年回報率有10%以上保費7年以後就不用交了,而被客戶告上法庭。後又被大都會保險公司開除。
(12/14/2001)
[tabby title=”(2)”]

  1. 保費幾年付清?

上期專欄文章談到終生保險(Whole  Life)的保費不可能8年,10年就付清。那麼終生保險的保費是否就要付一輩子呢?那也不是,一般認為可能需要付15-20年,然後靠現金值與產生的紅利維持以後的保險。當然,任何保險公司都不能保證(Guarantee)若干年後就一定不用付保費。
至於投資型保險(Variable  Universal  Life)更無法斷言保費付幾年就不用付了。因為,第一,投資型保險放多少錢進去可以在一定的範圍(Range)內隨時變化。你一個月放$200與一個月放$500,其效果當然大不一樣。第二,投資型保險的錢是放到共同基金中去投資。現金值的多少除了取決於你放多少錢外還取決於市場的Performance。12%的年回報率與8%的年回報率當然會影響你的現金值。現金值越多,你越可以少放錢甚至不放錢。

  1. 保費是按月付好,還是按年付好?

保費可以每個月、每個季度、半年甚至一年付一次。就定期保險和終生保險來說,一年付一次會比每月付一次便宜一點。投資型保險則沒有區別。就投資型保險而言,是按年付好,還是按月付好呢?這很難說。如果投資回報率在一年中是均衡的,沒有重大浮動,那當然是一次就把全年的保費付清好。因為一下子扔進去$3,000會比分成12個每月付$250產生的回報高。但如果你當時進場時正是高峰,後來不斷下跌,你一下子扔進去的$3,000買的Share數就會比總額也是$3,000但分成12次進場買的Share數反而會更多。Share數越多,Value也越大。所以如果你相信當時Market已很低,你可以選擇保費按年付,一次扔進去一大筆錢。如果你想分散風險,那麼還是按月付來得穩當。而且按月付並不需要你每個月寄支票,保險公司會每個月從你銀行帳戶中自動Deduct一定數額的保費。當然按月付與按年付並不是固定不變的,你也可以改按年付為按月付,反之亦然。
3.  保費的最高限額

定期保險不存在最高限額問題,只有永久保險有最高限額的規定。舉例來說,一個35歲的男性,不吸煙,身體健康。如果買$25萬的終生保險(Whole  Life),月保費大約是$250。如果他想多付,則最多每個月可以付$700多。若是買投資型保險,則最低保費一個月為$100多,最多每個月可以付約$750。這就是法律上規定的7-  Pay上限。為什麼各種終生保險和投資型保險要規定一個上限呢?因為這兩種保險都有現金值,現金值在其累積過程中是不需要交稅的,在保險有效時把現金值拿出來(Withdraw)或借出來(Make  a  loan)都沒有稅的問題。如果沒有上限的話,那麼有錢人就會買最少的保險,但每月砸進去大筆錢,到時再把現金值拿出來或借出來都不須交稅。這等於是濫用保險沒稅的好處,國稅局當然不幹了,所以通過稅法設立上限。你可以多放錢,但須有度。或者你要多買保險,也可以多放钱。

多放錢有什麼好處呢?錢放的越多,現金值累積的就越快,而且現金值累積的過程是不用交稅的。我一直認為買保險除了給家庭一份保障外,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鼓勵人們儲蓄。每個月一、二百或二、三百塊錢,不知不覺就花掉了。但若每個月自動從銀行轉幾百塊錢到保單中,幾年、十幾年下來可以累積很大一筆數額。到時你可以用這筆錢來支付小孩上大學的費用。或是作退休基金的補充,或是Enjoy  life。中國人講未雨綢繆,積谷防飢就是這個道理。  若是投資型保險,多放的錢是投在共同基金  中,其  Return不需要每年交Capital  Gain稅。
(12/21/2001)
[tabbyending]

投资型保险的风险与对策 (下)

上周关于  “投资型保险的风险”  的文章刊出后,收到好几通电话,说他们也收到了保险公司要他们补交保费的通知,  数额从几千美元到2万元不等,而且补交额每个月还不一样.有一个客户说12月份的补交bill  是8000美元,当时他没交,上个星期收到的第二份bill涨到11000美元,而且说30天内若未受到钱其保险就会断掉(lapse).由于这种情况很多,也很复杂,在此就介绍几种基本对策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仅供参考.我想再次强调,本文不是要你取消或replace  目前的保险,  而是提供几种options,  每人的情况不一样,option也不一样.如何处理你现有的保险,请与你原来的agent联系,也欢迎和本人面谈。
我们先说什么人最可能收到补钱的  “通牒”.第一是那种一直只付最少(minimum)保费的人.股市一旦大跌,你就是第一个受到补钱通知的人.对于在考虑买保险的人,我的第一点忠告是如果你图便宜,你就不应该买投资型保险.  第二,买保险没几年,现金值本来就较少,又碰到股市大跌,cash  surrender  value很可能跌到0以下.第三,你买这种保险很多年了,累积现金值也不少,但岁数很大,保险成本(cost  of  insurance)直线上升,再加上股市赔钱,  现金值急速缩水,  你的保险也很有可能面临lapse的困境.

如果你不幸收到保险公司要你补钱的通知,第一时间你应打电话与卖你保险的agent联系面谈.如果他/她不做这一行了,或者有其它原因,你应该尽快联系一个既专业又可信的财务顾问替你分析情况,提出解决办法.大体来说有下面几种方案:  第一,按保险公司的要求补钱,挽救摇摇欲坠的保险.但你要向原来的agent问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要你补钱.你当然不希望股市如果继续下跌,保险公司再向你伸手要钱,或是这样的事过几年再重演一次.  第二,不理它,任由保险断掉(lapse).  其结果是过去付的保费打了水漂,  但也未尝不是一种  “解套”.  如果你考虑再三决定任由目前的保险lapse,  你一定要有其它的保险顶上,而且一定要在旧保险失效前购买新的保险,  以给家庭一个保障.  第三,按保险公司的要求补钱,而且以后交保费尽量不要付minimum,  而要尽可能多付.越是股市下跌,你越要维持保费甚至增加每月premium的金额.  因为你预期股市日后会回升,低的时候进场买的share多以后涨的也多.  兵法云:算则胜,不算则殆。作选择时  至少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当然是你目前的budget,你能不能负担额外的几千或上万的保险费;第二,你对股市的未来到底有没有信心.如果你看好未来10年、20年股市的高回报,你又能坚持不懈的放钱进去,你就应该keep这个保险。第三,你需不需要或者说你想不想有一个永久的保险,百年后给子女留下something.

过去的一年华尔街风云突变,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世界经济走下坡。美国作为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股市狂跌,失业率上升,实体经济也步入深度衰退,其严重程度为几十年来所罕见。大家的投资帐户都大幅度缩水,401K变成201K,每月的报表都不忍卒看。本以为辞旧迎新加上新总统上任新年会有新气象,但没想到09年第一个月股市再跌8%,为有史以来最差,大家都彷徨惊恐不知路在何方。但你可知道在腥风血雨的2008年,有些海外基金不仅继续赚钱,而且获得50%、70%的回报率,有些annuity锁定你以前的gain,  保证你每年都不会赔钱,另外一些产品则保证每年5%的年增长率,使你获得终生收入保障,你再不用担心退休时又来一场股市风暴一下把你养老的钱吞掉一半,如果你对这些有兴趣请来参加2月28日由华人IRA及遗产税法权威徐立平律师主讲的免费讲座(参见P.4广告)。新州的华人对徐立平律师都不陌生,他以前多次来新州演讲,以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执业经验和幽默的演讲风格博得听众喝彩,每次演讲都爆满。有些人听过好几次,还是每次都来。这次的演讲将着重讨论如何采用IRA-LLC来合法延税或免税,  投资美国及海外房地产、  Foreclosures、  黄金、外汇甚至高回报的海外基金,  来令您的401K/IRA帐户起死回生。讲座免费,但须凭票入场,额满为止。为免向隅,请尽早定票,定票方式参见本报P.4广告。
2/4/2009
 

對人壽保險的基本認識

[tabby title=”對人壽保險的基本認識(1)”]

自從事財務保險工作以來,接觸了成百上千個客戶和家庭。大家對保險都知之甚少,存有各種疑問。現將常見的幾個問題簡答如下。
一、人壽保險的由來和基礎

保險業賴以存在的基礎是風險(Risk)。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存在各種各樣的風險,風險發生了就成為災難.翻開報紙打開電視,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種災禍的報導:車禍、火災、水災等,死亡的訃告更是每日都有。

災難的發生是不可預測的。你不知道何時何地會發生,更不知道會發生在誰頭上。很多災難又是不可避免的,美國每年都會發生幾萬、十幾萬起車禍,再怎麼避免,很多車禍還是會發生。災難意味著損失,財產和生命的損失。車撞了,要去修理,要給錢;人去世了,對其家庭的影響更是雙重的,既造成精神上的悲哀和痛苦,收入的喪失更可能對家庭的生活子女上學產生根本性的影響。中國人說“家破人亡”就是這個意思。

為減少風險,彌補損失,保險應運而生。從經濟學上說,保險就是通過轉移風險,達到減少損失或彌補損失的目的。保險的目的不是杜絕災難的發生,而是彌補當事人的物質損失。你買了保險,一旦發生了某種損失,保險公司會賠償你一定的金額。通過購買保險,你把損失轉移給了保險公司。保護公司承擔了這個風險因而要向你收保險費(Premium)。從社會學上說,保障是由集體來承擔個人的損失。100個人買了保險,其中一個人出了事,保險公司就用其他99個人的保護費來賠償你。如果沒有保險,某人去世了,親朋好友會伸出援手提供精神上的安慰和物質上的幫助。精神上的安慰是很重要的,但物質上的幫助很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根本不足以彌補損失。你若是有保險,保險公司就會賠你的親人一大筆錢。當然賠多少取決於你當初保多少。

現代保險業是隨著資本主義興起而發展起來的。在15-16世紀西歐南歐的航海商人為了減少海難的損失而建立了最初的保險契約,由參加保險的人來共同分攤某一個船主的損失。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經濟活動的全球化,保險業也越來越完善。現在幾乎任何一項business都可以買到某種保險。

保險業由物業開始,後來發展到人壽保險。儘管人壽保險不能使人起死復生,但它可以減少和彌補由於親人的去世收入的中斷而給家庭帶來的經濟損失。有了保險,一旦你去世了,你的家人可以用保險金付清房屋貸款,因而全家可以繼續有地方住,而不必被迫賣房子。你的子女也可以用保險理賠來完成學業,成龍成鳳。

中國人傳統觀念是很接受保險的。古語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又說要“未雨綢繆”,講的就是人世無常,要居安思危,在平安順遂的時候要想到災難和不幸隨時可能降臨,並要為此預作準備。而且中國人注重家庭,注重子孫的繁衍和興旺。這與保險的本意是相通的。由於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的原因,20年前中國大陸不知道保險為何物。那時候只要你有一份工作,你去世了,政府會幫你把子女撫養到18歲。改革開放後,政府把這一切都推給社會,政府連工作都不給你保証。更遑論人死後的子女問題。人們也就很快地接受了要自己照顧自己的觀念。因而保險業在中國大陸迅速發展,不僅本土保險公司大量湧現,國外大的保險公開更是虎視眈眈地盯著中國13億人口這個超級大市場,都想從中分一杯羹。 新一代移民到了美國,一旦找到工作,有了孩子或有了房子都會考慮保險問題。華人在美國擁有保險的比例高於其他族裔。這一方面是源於中國人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的傳統觀念,另外也是入鄉隨俗,知道在美國(在哪兒都一樣)靠政府靠不住,只有靠自己。

(4/13/2001)

 

[tabby title=”(2)”]

二、保險的好處和作用

上期專欄文章說過人壽保險存在的前題是風險。風險會轉化為災難(如死亡),災難造成損失。保險的目的不是減少,更不是避免災難,而是在災難發生之前把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一旦發生了災難,保險公司給你理賠,從而達到減少損失或彌補損失的目的。

購買、擁有保險的主要好處(benefits)如下:1)心理的平安。人是很脆弱的,都希望有某種安全感,保險就能建立這種安全感。尤其是你有孩子或房子,這種安全感更是不可缺少。許多客戶在決定購買保險時都提到是“買一份平安”。這種安全感很難衡量,但都是實實在在的心理需要。誰也不希望出什麼事,但一旦出事了,有了足夠的保險,家庭就有了保障。2)彌補損失。人壽保險  的理賠可以補償由於被保人的去世而給家人帶來的經濟損失。有了這筆錢,家庭得以維繫和發展。3)鼓勵儲蓄和投資。每個月幾十塊錢或一、二百塊錢可能不知不覺就花掉了。但投在保險上,幾十塊錢就可以買一個平安;若是一、二百塊錢長期累積下來,你保險上可以累積一筆可觀的現金值。這筆現金值在人活著的時候也可以拿出來,用於支付子女大學教育經費,或是作退休生活的補充,或是enjoy  life等等。4)給子女留下一筆錢。有些人收入很高,資產很多,即使出事了對家庭財務不會有太多的影響,但要把財產轉移給子女,最簡單經濟的辦法是買份保險。5)稅上的好處。人壽保險的死亡理賠一般不用交所得稅。如果把保險放在信託(trust)中,也不用付遺產稅。投資型保險的錢用於投資共同基金,滾動過程中產生的gain不用交稅,拿出來(withdraw)或借出來(make  a  loan),在保險有效時也不用交稅。同別的財務產品相比較,這是保險的一大優點。保險沒稅也是政府為鼓勵民眾購買保險而設立的優惠政策。

三、保費(premium)是如何決定的

購買保險是把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承諾在你死之後向你的親人付出死亡理賠。保險公司承擔了這一風險,自然要向你收取保費(premium)。同時,保險業也是一項business。既是business,就有各種成本(costs),就要獲得一定的利潤(profit)。只有這樣,保險公司才能生存和發展。

保費主要由三個因素決定:1)死亡概率;2)運行成本;3)利潤。後兩項因素很容易理解,與別的business沒有什麼兩樣。只有死亡概率是保險業所特有的。保險公司根據每個年齡段人的死亡概率算出保險的純成本,加上運作成本(付agent佣金,租辦公樓,雇工作人員)和一定的利潤,得出來的就是保費。定期保險是從一定時段(5年,10年或20年)內的死亡概率求出平均成本,加上profit,就出來保費(premiun);而終生保險(whole  life)是把從開始時年齡的死亡概率到100歲時的死亡概率累積相加,取一個平均數,再加上其他成本,利潤和保險公司承諾的現金值,就是終生保險的保費(premiun)。單純的定期保險貌似便宜,但第一,它沒有現金值;第二,保費以後會上漲;第三,到一定年齡,保險公司就不再給你保了。因為那個年齡的死亡概率太高,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太大。所以從長期來說,定期保險不如永久保險合算。
(4/20/2001)
[tabby title=”(3)”]

三、決定保費的幾個因素

前二期專欄文章說過保險業賴以存在的基礎是風險(risk),保費也主要是由保險公司承擔多少風險而決定的。人越年輕,死亡的概率越小,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越少,保費也就越便宜;而歲數越大,死亡概率越大,風險越高,保費也就越貴。到了60-70歲,死亡概率大幅度上升,風險超過了保險公司所能承擔的限度(肯定賠錢),保險公司一般不會再賣給你定期保險,也不會給你延長定期保險。當然,如果你已經作了永久保險,保險公司不能單方面取消你的保險。

除了年齡外,還要考慮性別和身體健康。一般來說女的比男的便宜,身體不好的比身體健康的貴。若身體很不好(如有嚴重的疾病),保險公司可能拒保。此外,還有吸煙與不吸煙的問題。不吸煙者比吸煙者便宜。

了解了決定保費的因素後,你就知道保險是越早作越好,因為越年輕越便宜,同時年輕時身體健康,能拿到一個好的rate。這個rate管一輩子。既便過幾年你身體不好了,有這個那個毛病,你依然用的是今天的好rate。保險公司無權要你再體檢,除非你增加保額。

四、人壽保險的一些基本規定

第一,人壽保險如何生效、如何失效。一般來說,你交了第一個月的保費,保險公司過幾天會派人來給你體檢。體檢醫生離開你家的那一刻起,你的保險就生效了。也就是說此後你若不幸去世了,保險公司會給你的受益人理賠。如果體檢不合格,保險公司會把已付的保費還給你。

體檢查什麼呢?主要是提取血、尿的樣本拿回去化驗。主要化驗是否吸毒,是否有愛滋病,同時還會調閱你的病歷,以了解你過去和現在得過什麼病。如果你有不治之症,如愛滋病,癌症或嚴重的心血管疾病,保險公司就不會給你保險。

保險是單方面的契約,一旦生效,保險公司無權取消你的保險,只要你按時付premium,又或者你保險中的現金值夠cover保費,你的保險就有效。一旦投保人死亡,保險公司就會理賠。

保險失效主要有二個原因:一是你不按時付保費,或者你保單上的現金值不夠付保費,又或者你提出書面要求,取消這個保險。

第二,投保人頭二年不能自殺。保險若有效,投保人因為任何原因去世,保險公司都要理賠,包括病死、老死、意外、他殺等。唯一一項例外是頭二年不能自殺。頭二年若自殺,保險公司不會賠錢,但會把已付的保費還給受益人。

第三,投保人不能测事非法活动,保人若死于犯罪活动,保险公司可以拒赔。

五、不買保險的幾條理由

前幾天看到一篇報導說台灣人理財最喜歡買保險。在美國華人擁有保險的比例高於其他族裔。但仍有些人不願買保險,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幾條:

1)不吉利:人壽保險自然要談到生死之事。一些人對此很忌諱,很不舒服。當然,沒有人喜歡討論自己或家人的身後事。但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人類社會就是這樣延續的。人總有一死,就像自然界的流水落花一樣,沒有什麼好害怕的。買保險無非是給家人一份保障。一旦你故世了,你的家庭能延續下去,你的子女沒有衣食之憂,能順利成長。

2)概率太小:三、四十歲去世的概率是不大,但幾十人或一、二百人中總有一個或幾個會英年早逝,誰也不能保證這種事情只會發生在別人身上,不會發生在自己頭上,而且正因為年輕時的概率小,保費也就便宜。等到歲數大了,概率高了,保費可能貴到你買不起,或者不賣給你。

3)再等一等,考慮考慮。但往往一“考慮”就是幾個月甚至幾年,拖延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一是保費會上漲;二是身體健康一旦起變化,你可能拿不到好的rate,或甚至被拒保;三是在“考慮”過程中若是發生不幸,你的家庭孩子就要為你的“考慮”付出沉重的、無法彌補的代價。所以保險既是觀念問題,更是你對家庭盡的責任。

(4/27/2001)

[tabbyending]

对人寿保险的基本认识

[tabby title=”对人寿保险的基本认识(1)”]

前几期专栏讲的是可变年金与指数年金的比较,今后几篇文章想讨论人寿保险:其原理、作用、各种人寿保险的比较、保险市场的新趋势等等,供大家参考。近几年来人寿保险市场风起云涌,新产品不断出现,但一般消费者知之甚少,影响了他们在购买时作理智而全面的决定,结果买到的产品或者不合适,或是有上当受骗之嫌。本人在财务保险界从业十几年,又是independent  agent,根据我的经验、knowledge  和研究了解,力图给大家一些公正而客观的介绍。当然,谬误或不准确之处也欢迎读者和从业人员批评指正。

人寿保险的原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尽管美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6岁,但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能活到76岁,有人很长寿,活到90岁,95岁,也有人英年早逝,30、40岁,或50、60岁就因为各种原因不幸离世。人寿保险或其它各种保险之所以能存在就是因为有各种人力难以预知和控制的不测,人都是要死的,但什么时候撒手西归却是无法预先知道的。如果人人都知道什么时候会死,保险公司早关门大吉了。人寿保险不是要消除或降低死亡的风险,这不是保险公司的business,  保险公司的工作就是在平时推销保险,收取保费,在不测发生时给保险受益人发放死亡理赔。人死不能复生,但保险公司的理赔支票将给其家人带来财务上的保障,从而减轻精神上的压力,在悲痛之余获得些许的宽慰。

人寿保险的作用人寿保险的首要功能是家庭保障(family  protection)。就像蓋房子要打地基一樣,人壽保險是做家庭財務規劃的基礎,不可或缺。房子蓋得越高越大,地基也要挖得越深越厚。所以,如果你有房子或小孩,你一定要有足够的人寿保险。实际上,买房子或生小孩也确实是大多数人购买人寿保险的主要诱因。

有了足夠的人壽保險,一旦不测发生时可以保證配偶和子女的生活不受影響,小孩可以成人成才。你走了也了無牽掛死而瞑目了。第二,人壽保險也是積累資金的一種手段。不論是儲蓄型的保險(whole  life),還是投資型的保險(VUL),都有現金值。人出事了,可以拿到死亡理賠;即使不出事,在需要时也可把現金值取出來或借出來,作各种用途,如子女的大学教育基金或是退休收入的一个补充。第三,购买各种终身保险或是返还保费式保险相当于某种强迫储蓄或投资。存钱难,花钱易,每月100或200元,很容易就花出去了。但如果拿来买保险,每月固定从你的银行扣钱,等于强迫你储蓄一样。坚持10年、10几年后可以累积一笔很可观的现金值。我就有不少客户买房子的down-payment,信用卡还债甚至离婚后开户都是从过去买的保险中借现金值来救急。第四,人壽保險有稅務上的好處。各種永久性的人壽保險都有現金值,現金值在滾動過程中不用交稅。日後取出來或借出來在保險有效時也沒有稅的問題。最後人去世了,死亡理賠不用交所得稅。人壽保險若設置成不可撤銷的信託,其死亡理賠也不用交遺産稅。在某些qualified  pension计划如defined  benefit中,保费还可以抵税。第五,永久性的人壽保險是做小孩教育基金的有效手段,除了前面提到的稅務好處外,人壽保險上的現金值不計入資産,因而不會影響到小孩申請資助。假設兩個家庭,收入差不多,其中一家給小孩準備了15萬大學費用在529和共同基金上,而另一家也準備了15萬,但有12萬現金值在保險上,有3萬在银行账户上。在申請獎助學金时前一个家庭的15万全要算他家的资产,若有15万529账户他几乎不可能拿到任何资助;而后一个家庭12万的保险现金值是不需要申报的,他的资产只有3万。大家知道美国的大学资助是按need-based来计算的,这只有3万资产的家庭无疑有极大的可能拿到资助。第六,人寿保险的現金值和死亡理賠不受債主的追討,也不受官司的追索。收入高、風險也高的行業,如醫生,都願意買很多人壽保險,原因就在於人寿保险是asset  protection的有力武器。近幾年不少大陸有錢人到美國來砸大錢去買保險也是看准了人壽保險不受債主追討,不受官司追索的特性。在大陸有些人來錢很容易,但大陸風險也大,一不小心就栽了,不僅要蹲大獄,而且要沒收財産,剝奪政治權利。而美國是法治社會,錢來得不容易,但法律也保障私有財産,人壽保險就是保障個人財産的一種特殊的工具。
10/26/2010
[tabby title=”(2)”]

人寿保险的作用  第七,人寿保险更是作遗产规划必不可少、也是最经济有效的工具。今年过世的人没有遗产税,明年遗产税又卷土重来,免税额是100万。如果国会不修法提高免税额,明年过世的人如果总遗产超过100万,超过的部分就要交多达50%的遗产税。IRS要求人过世后9个月交钱,而且只要现金,不要房地产,没有cash的人只有廉价卖房卖地以求尽快变现一途。如果你有人寿保险,你就有了2周就可拿到的现金,没有所得税,放在不可撤消信托中也没有遗产税,而你所作的任何其它投资都免不了资本增值税和遗产税。所以作遗产规划的人都公认人寿保险是投入最少而产出最大的一种投资。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通过买人寿保险来准备现金付身后的遗产税,当然前提是你身体还行,是insurable,保险公司愿意给你保险。如果你身体很糟糕,风险太大,保险公司可能拒绝你的保险申请。

我需要多少保险?这当然是因人而异,保险业有不同的算法,有的按人的价值来算(你一生总共能挣多少钱),有的按家庭需要,有的按收入的倍数等等。一般情况下都是按家庭需要来算。如果你有房贷,要cover  mortgage总额;你有未成年小孩,按每个小孩每年1万5的抚养费,一直算到18岁,再加上大学4年的教育经费。如果有不上班的太太,还要给配偶留下若干年的生活费等等。这几项加在一块就是你需要多少保险的总额。一般来说,如果你有一个小孩,还有房贷,你至少需要50万保险;如果你有2个小孩,则应再加至少25万。在作遗产规划时,则算你现在和未来total资产会有多少,去掉免税额,遗产税会有多少,多数情况下你的保险总额要足够付遗产税。我帮客户办过1,000万的人寿保险,就是按照遗产税额来算的。一家保险公司能卖你多少保险也有一定的限制,一般是收入的20倍为上限。作遗产规划的人可能没有多少现金收入,保险公司则要看你的资产额有多大来决定批给你多少保险。

保费是如何决定的?各种保险如汽车、房屋保险都是根据发生意外概率的大小来决定保费的,人寿保险则是根据投保人死亡的概率来评估保险公司会承担多少风险,并依风险的大小来决定是否给你保险,给你什么样的rate.  保险公司评估申请人的死亡概率主要是根据申请人现在和过去的身体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如是否从事危险性的活动,是否开车常吃罚单以及家族遗传因素等。基本规律是岁数越大,保费越贵,男人保费比女人贵,吸烟者比不吸烟者贵很多,身体不太健康比身体健康的贵。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说,买保险第一要趁早,越年轻越便宜;第二,要趁现在身体健康时进去。一旦保险买下来了,以后身体不好了,保险公司也无权涨你的保费,更不能取消你的保险。

保单的基本知识  人寿保险保单(policy)都有被保人(insured)、受益人(beneficiary)和所有人(owner)三项。被保人以自己的生命作保,死后受益人拿到死亡理赔。受益人一般是被保人的配偶、子女或亲属,也可以是某个trust、组织或机构。受益人分为primary  和secondary两类,被保人死后,赔偿先付给primary受益人,只有在primary受益人已经死亡的情况下才付给secondary受益人,又叫contingent受益人。保单所有人一般是被保人,但也可以是不同的人,甚至可以是非自然人。保单所有人拥有该份保险,可以改受益人,可以从保险的现金值中借钱,也有权延续或取消该保险。保人一旦过世,死亡理赔算保单所有人的财产,而非被保人的遗产,这一点在作遗产规划时非常关键。如果你是高资产人士,如果你拥有自己的保险,你百年后这份100万、几百万保险要算作你遗产的一部分,也要交遗产税,通过买保险来交遗产税的目的也就大大地打了折扣。当然你可以把保险的所有人改为你的子女,但未成年人不可以做保险所有人,即使成年子女作保险所有人也有很多的弊病,如果他/她有离婚或官司诉讼,配偶和官司债权人可以从这笔死亡理赔中分一杯羹。所以作遗产规划的人寿保险一般也不会指定子女作保险的所有人,比较好的办法是设立一个不可撤消的信托(irrevocable  trust),由该信托来拥有该份保险.由信托来拥有人寿保险可以达到两个目的,第一,理赔不算被保人的遗产,因而没有遗产税;第二,因为信托是理赔的受益人,子女只是信托的受益人,而非死亡理赔的直接受益人,所以可以避免官司的追讨和离婚配偶的瓜分。
11/3/2010
[tabby title=”(3)”]

个人保险与公司保险 

很多比较大的公司都会提供人寿保险给员工,一般是薪水的1-2倍,员工不用付费或付很少的费,如果你要多买,你要自己付费。公司的保险一般来说比较便宜,因为大公司人多,有优惠,但大公司保险有3大特点,第一,这是公司的保险是公司福利的一部分,你不可以带走,一旦你离开公司,不论是被裁员,还是自己辞职,离开了,你的保险也就没有了。目前美国经济依然不景气,失业率还在9.6%左右徘徊,裁员尤其新州的药厂裁员更是一波接一波。所以不要count  on公司的人寿保险。第二,公司提供的人寿保险一般都是term(定期保险),就算你在一个公司呆一辈子,一旦退休,你的保险也就没有了。第三,有些公司提供的保险的保费每年都涨,甚至比外面买的还贵,其原因在于公司提供的团体保险不需要体检,有些人身体很不好,risk很大,你年轻又健康,就要替老而病的员工分担这部分风险。所以,结论是公司的保险要有,但更要有外面买的自己的保险,自己买的保险更可靠。

保险产品种类比较  人寿保险分为定期(term)和永久(permanent)两大类。定期保险只保10年,20年,30年,期限之内人过世了,保险公司赔钱,期限过后保险就没有了。定期保险一般没有现金值,但有一种较新的定期保险称返还保费式保险(Return  of  Premium  Term)有所不同,它规定期限之内人过世了,保险公司赔钱,期限过后,人还活着,保险公司把过去20-30年所有你付的保费还给你。当然这种保险比纯粹的定期保险贵大概50%,但你到时可以把所有的钱拿回来,相当于以利息换一个保险。永久性保险就复杂多了,常见的有Whole  Life,  Variable  Universal  Life(VUL)和Index  Universal  Life。先说Whole  Life(WL),WL又称终身保险,是最古老的一种永久保险,它的保费固定,永远不变,只要你按时付保费,保险永远有效。WL一、二年后会有现金值,并可能会有分红(dividend),十几年后现金值可能会和你付进去的保费打平。WL的最大问题有三个,一是在各种永久性保险中,WL的保费最高,二是保费不可以调整,三是保费付多少年并无书面保证,象某家华人比较熟悉的保险公司的产品就叫WL98,就是说理论上保险公司可以要你一直付保费,直到98岁。本文不是说WL不好,而是说WL比较适合工作、收入比较稳定,能够长期坚持,把WL当作一种存钱方式的人。时间越长(15年以上),WL的好处越能显示出来。WL不适合拿来做遗产规划,因为它的保费太高,有太多现金值,多少年付清又没有保证。再说VUL,又称投资型保险,它把投资和保险绑在一块。你每月付的保费扣掉各种费用后,投在共同基金中。股市涨了,你的现金值跟着涨;股市下跌,现金值跟着下跌。现金值跌到一定程度不足付保费和各项费用时,保险公司会要求你多付保费。如果股市一直涨,每年涨10-12%,VUL很不错,因为现金值会涨的很快;但如果股市大跌,现金值也会跌的很快。这10年股市两次大跌,买了VUL的人可能亏了不少钱。VUL的另一个问题是纯粹保费(cost  of  insurance)会每年上涨,因为它的保费相当于一年、一年的定期保险term,岁数越大,死亡概率越大,收的保费自然也就越多,以cover不断上涨的死亡风险。40-50岁可能还不算什么,但60-70岁以后保费上涨的幅度会大大加快,如果你那时没有累积足够大的现金值,你的保险就岌岌可危。你那时只有2个选择,一是额外追加保费,每年几千至几万,或是干脆放弃保险。但如果股市持续下跌,追加保费有可能变成无底洞。如果放弃保险,也就意味着你多少年付的保费打了水漂,或只能拿回来极少。VUL比较适合对股市极有信心,不怕股市跌,而且越跌越放钱,长期坚守的年轻人。40岁以上的中年人我一般不会推荐VUL,而遗产规划绝对不适合买VUL。Index  UL(IUL)是这几年推出来的较新的保险,它与VUL相同的是其现金值都是跟着股市走,不同的是VUL是跟着个别的共同基金走,而IUL是跟着index如S&P500走。S&P涨了,你也涨(有上限),但S&P跌了,保险公司给你最低的1-2%的利息,也就是说你的现金值不会因股市下跌而下跌。如果你怕股市剧烈动荡,现金值大幅下跌,但又不想错过股市上涨时现金值涨的较快的机会,买IUL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11/8/2010

 

[tabby title=”(4)”]

保险产品种类比较

上期文章说过,WL和VUL最大的弊病是你永远不知道保费要付多少年,15年、20年还是一辈子?你不知道,保险公司也不知道。而近几年来推出的Guaranteed UL(GUL)就没有这种模糊不定。不同于以往的WL或VUL,GUL允许你自己选择保费付多少年(3年、5年、10年、15年等)、保险报到多少岁,保险公司书面保证你付了若干年的保费后,保险一定不会断掉(lapse),一定会保到100岁、110岁甚至125岁,而且每年的保费还比WL低20%-30%.其原因就在于这种保险没有太多的现金值,后来甚至没有现金值,但你的保险保证一直有效。如果你想以最少的钱买一个有保证的永不失效的保险,GUL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你想死后给子女留下一笔钱,买这种GUL也是最合算的deal.最后介绍一种保险叫Guaranteed Survivorship UL(GSUL),这是专门给做遗产规划的人准备的,又叫second-to-die保险,第一个被保人过世不赔钱,第二个人过世了才赔钱。与GUL一样,你也可以选择付保费的年限、保险保到多少岁。GSUL比GUL还便宜,因为第二个人过世了才赔钱。

死亡理赔没有所得税,放在信托中也没有遗产税,是作遗产规划最经济有效的一种工具。
人寿保险的新趋势 近几年来这个行业变化很大,其中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人寿保险开始兼有长期护理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的功效。有些保险产品规定你若患了慢性病、重大疾病或致命疾病,你生前可以先把死亡理赔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拿出来。用来治病或办其它的事情,这就突破了传统的人寿保险只有人死了才能拿到钱的窠臼。针对退休人越来越多,长期护理保险日益重要的趋势,有些人寿保险兼有长期护理保险的功能。你放一笔钱进去,根据你的年龄算出一定的人寿保险额和长期护理保险benefits.以60岁的某女士为例,她一次放进去5万,保险公司给她9万6千人寿保险,总计28.9万的长期护理理赔。任何时候她都可以取消保单,保险公司无条件退还她已付的5万保费。如果你年近退休或已经退休,在考虑买长期护理保险,我会强烈推荐你买这种结合人寿、长期护理和返还保费的三合一保险。一般的长期护理保险每隔若干年就会涨价,而且如果你没用上,你所付的所有保费就打了水漂。而这种三合一保险,你过世了受益人可以拿到死亡理赔,你生活不能自理了,保险公司每月要给你报销长期护理费用。某天你改变主意了,你可以取消保险,把放进去的钱全部要回来。

人寿保险的Underwriting:填了人寿保险申请表后,过几天保险公司指定的体检公司会派人来给你体检,主要是抽血、验尿、量身高体重,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有些可能还会作一个简单的心电图。同时保险公司还会去调阅你的病历,看看你有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病史。如果你的病历很简单,保险公司就会根据体检结果和病历给你一个offer,给不给你保,给你什么rate。这个比较平顺的underwriting过程也就3-4个星期。如果你的病历发现你动过手术,看过专科医生,他们就会再从专科医生那调你的病历,直到所有的information都有了,保险公司才会给最后的offer.这个过程可能拖很长,几个月、半年都可能。这所有体检和调阅病历,你都不要付钱,由保险公司买单。如果你需要,你可以通过你的agent向保险公司索要一份体检报告,这也是免费的。
保险死亡理赔 人过世了,家人在处理后事的同时,也要尽快联络保险公司,当然最好是通过你的agent去办理死亡理赔。一般是要你添一个表,提供死亡证明,如果没有什么可疑的情况,多数情况下保险公司会在1-2周内发放死亡理赔。保险公司会给你一个支票本,你可以开支票拿钱,或把钱存到你自己的银行。

2年不可以自杀 美国所有的人寿保险都有2年不可以自杀的条款。从保险日期(policy date)算起,头2年内自杀保险公司不会赔钱,但会把你这2年付的保费还给你的家人,也算是一种人道。过了2年,自杀也要赔钱。所以买保险的人如果头2年过世,保险公司如果觉得可疑,就会进行调查以了解死亡的真正原因。2年之后过世了,你提供了可信的死亡证明,保险公司一般不会再纠结死亡原因而是马上赔钱。2年之后死亡,保险公司如果拒赔,家人可以打官司。事情一旦闹大,就会路人皆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声誉。所以,如果不是有非常充足的理由,保险公司不会拒赔。
(11/18/2010)
(全文完)

[tabbyending]

金融危机对保险业的影响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各行各业都有重大的影响,人寿保险业也不例外.尽管一般认为最危险的时期已经过去,但伤害已然造成,影响开始出现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左右保险业的走向,影响保险公司的产品和定价.由于本人是财务规划师,也是保险从业人员,从事这一行已有十几年,现就本人的认识和了解谈谈金融危机对保险业的影响,供参考.

保险业从大的范围讲本身就属于金融业的范畴.这次金融海啸的标志之一就是美国保险业的龙头老大AIG(美国国际集团)身陷金融衍生品的泥潭,几乎没顶,最后靠政府提供的1800亿紧急贷款而免于破产倒闭.因为AIG是典型的  “大得不能倒”,  财政部当时估计AIG如果倒闭,金融海啸的规模和破坏力可能十倍于李曼兄弟的破产,所以政府不得不主动出手相救.第二,金融危机最严重时,几乎所有保险公司的股票都狂跌,AIG最多时下跌了99%,  现在股价也只有两年前的3%左右,其它如Met  Life,    Prudential,  Hartford去年3月时无一例外都下跌50%以上.当时大批保险公司要倒闭的传言甚嚣尘上,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在美国政府和联储会出重手、下猛药连番举措下,美国的金融业避免了完全崩溃的命运,金融体系逐渐趋于稳定,当然不能说问题已经解决,但起码不会进一步恶化。形象的说法是美国的金融体系已经从加重病房转到了普通病房,现在处于康复期。由于病症太重,下的又是猛药,康复期时间可能很长,病情也会出现反复,但已经没有生命危险。在救急之后,政府现在开始考虑亡羊补牢了。加强对金融业的兼管是必然的,政府在使用TARP基金救助各大银行时已经强制要求华尔街硕果仅存的投资银行Goldman和  Morgan  Stanley从纯粹的投资银行改制为商业银行,也就是说他们不能再单纯玩空手套白狼的把戏,拿客户的钱进行高回报也高风险的投资,它们现在也必须像商业银行一样吸收客户存款,再把钱贷出去,以赚取中间的利息差。为减少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政府现在强制要求保险公司提高现金储备的百分比。以前保险公司可以把最多80%的钱拿去投资,以赚取高回报,20%的钱留作现金应付理赔,现在保险公司用于投资的钱只有60-70%,  留作现金的钱必须有30%以上。 金融危机以后,保险公司自己也开始反省和检讨,一些金科玉律被打破。比如长期投资一定会赚钱,这在以前被奉为颠扑不破的真理,但过去10年股票投资不仅没赚钱还赔钱。一般认为买债券比较保险,但金融海啸到来时债券投资也照赔不误。长期投资也可能赔钱以及金融海啸的惨痛教训使保险公司重新检讨它们的产品和定价,这种检讨将对保险业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消费者也会有重大影响。首先,为避免AIG的命运,保险公司都已自动增加了现金储备量,相应的用于投资的钱也就少了。就是投资,现在也越来越保守,这也意味着投资回报下降。第二,保险公司都准备或已经开始调涨保费,最先涨价的是返还保费式保险(Return  of  premium  term)。金融危机中AIG率先涨价40-50%,接着ING,  Prudential也相继跟进,调涨幅度也在30-50%.接下来的将是永久性保险,如终身保险(Whole  Life),  Universal  Life  和Variable  Universal  Life.第三,除了涨价外,保险公司还在检视自己的产品线(product  line),一些不赚钱或有较大风险的产品,保险公司或是准备放弃,或是涨保费以减少亏损,增加赢利。作遗产规划都要用到的no-lapse  guarantee  的终身保险,很多保险公司都准备放弃,还在市场上的这种产品保险公司也计划挑涨保费,像Aviva已经宣布从今年1月份开始涨价。作为保险公司来讲,这是不得已的改变,不变就会影响盈利甚至生存。作为消费者,你要了解保险业的现状以作为自己购买保险产品的参考。基本情况是一些人寿保险产品已经开始涨价,更多的涨价还在酝酿中,如果你需要购买人寿保险,你最好尽快行动。因为一旦生效,保险公司就不能中途涨价。

1/5/2010
 

谈谈人寿保险的Underwriting

买过人寿保险的人都知道,填完申请表后过几天,保险公司会派人给你检查身体.这检查身体就是保险公司开始审核你保险申请的第一步。除此之外,还会去调阅你的病历,你若有驾照还会去调阅你的驾驶记录,有些公司还会对你进行电话INTERVIEW,核实你保险申请表上的内容。这些都是保险公司审核你保险申请,决定是否批准保险,给你什么样的rate的必经环节,英文叫Underwriting  (审批)。所谓Underwriting,说白了就是保险公司评估风险,看看若给你保险,公司会承担多少风险,是赚钱的概率大还是赔钱的概率大。如果你只是一般的风险,保险公司一般就会批准你的保险;如果你有extra风险,保险公司就会charge  额外的保费,以cover额外的风险;如果保险公司认定你风险太大,保险公司肯定要赔钱,就很可能拒绝你的申请,并把你已付的保费退还给你。

常言说得好,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买卖没人要,真是入目三分。保险

不是慈善事业而是business,是business就要赚钱,术语叫make  a  profit。做business就有成本,保险公司的成本除了广告、宣传、agent  佣金、工作人员薪水福利、租办公室开销等等与一般的business  差不多外,保险公司还有一项特别的开销,这就是死亡理赔。保险公司保证一旦被保人死亡,保险公司就要给受益人赔钱,这笔钱可能很大,取决于你保多少,从几万、几十万,到几百万、几千万,乃至上亿。保险公司当然要谨慎,要审慎地评估风险,而评估风险就是underwriting的工作。美国有全国性的死亡统计数据,各个大的保险公司也有自己的死亡统计数据:45岁的男性,不抽烟,身体健康,假设预期能活到78岁,死亡概率假设是八百分之一,保险公司根据这一概率算出如果卖你50万保险需要收你多少保费;如果你抽烟,概率可能变成500分之一,保险公司就要多收你保费;如果你有糖尿病,概率可能升高为300分之一,你的保费一定更贵。如果你不幸染上艾滋病,概率再急剧升高,保险公司认为风险太大,不值得给你保险,就会拒绝你的申请。上面只是一种简单的说明,实际审核要复杂的多。除了查你目前的身体健康状况、你过去的病史外,如果你开车,保险公司还会去查你的驾驶记录,看看你是否经常超速、闯红灯、鲁莽驾驶、酒后开车等,如果你这方面的记录不好,保险公司认为你有额外的风险,也有可能涨你的保费。有些保险公司还可能查你的家族病史,以分析你是否有额外的风险。
如果你不抽烟,身体很健康,过去也没有得过严重的疾病,血压、胆固醇都正常,开车也是“良民一个”,你很可能拿到最好的rate;如果你抽烟,保费肯定会比不抽烟的人贵;如果你有糖尿病、或高血压、或心脏病,取决于你病情程度以及是否在控制之中,保费也很有可能会涨很多,或被拒保。如果你被一家保险公司拒保,是否意味你在别的保险公司也买不到保险呢?这不一定。我有一个客户,有乙肝和其它毛病,被New  York  Life  和Met  Life  拒保,但我在AIG  给她买到了保险;还有一个客户若干年前得过癌症,大部分保险公司都不愿给他保险,但几经努力终于我给他找到了两家保险公司愿意给他保险。为什么呢?因为保险公司各有偏重,多数保险公司可能只愿意take那些身体健康还可以的申请人,也有一些保险公司专做那些high  risk的申请人,这是它们的market,就像其它行业,有的做中低档市场,有的专作做高端市场。人寿保险公司也一样,健康的申请人大家都要,身体不好的人有保险公司不要,也有保险公司愿意要,当然保费会贵一些。所以如果你被某家保险公司拒保,不要气馁,你还可以再试其它的保险公司。本人自离开New  York  Life后已成立了自己的财务保险公司,可以代理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的产品,你不仅可以货比多家,而且可以指定你要那家保险公司,客户有充分的选择。如果你在某家保险公司被拒保,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尽力为你找到合适的保险。
从人寿保险的Underwriting程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启示:第一,买保险要趁早,不要等到身体有了毛病了才想起来买保险,那只会更贵或被拒保:第二,如果你被一家公司拒保,还可以再试它家。

(8/1/2007)

 

如何解读人寿保险的图表说明?

[tabby title=”如何解读人寿保险的图表说明?(1)”]

买过人寿保险的人都知道,在购买保险时业务代表  (agent)  都要或在电脑上展示或打印出一份少则几页、多则十几页、几十页的图表说明  (Illustration)。这些图表说明比较详细地阐述了你将要购买的这份保单的具体规定:保单如何生效、保费多少、cost  多少利息怎么算、现金值会有多少、保单什么时候会失效等等。一般的定期保险  (term  life)比较简单,它说的很明白,在保险期限内  (10年、20年或30年  )人死赔钱,人不死不赔钱,就像汽车或房屋保险一样,没有现金值。还有一种较新的返还保费式定期保险  (ROPT),尽管20年、30年期限过后人还活着,保险公司会把已付的保费还给你,但合同上说的清清楚楚,哪一年还多少,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所以也没有什么可争议的。

屡屡出问题、引发争议、甚至闹上法庭的是各种永久保险的图表说明,其中争议最大的有两个问题,一是各种永久保险究竟多少年付清,不用再付了;二是各种永久保险的现金值到底有多少。本人从事保险财务工作十几年来,有无数的客人问起这两个问题,有的说十几年前就买了保险,当时的agent说只需要付10年、12年,我现在已付了16年,保险公司每年还给我寄bill,  要我付保费。还有人买了VUL  (Variable  Universal  Life),    这10年股市不景气,保险中的现金值不断下跌,保险公司甚至要我补钱,等等。今天和以后几期专栏就讨论这些问题,供大家参考。只有在对各种产品都有比较充分的了解时,你作出的决定才会更理智,以后才不会后悔。需要强调的是本人的文章并非要贬低或宣扬某种产品,每一种产品都各有它的强项,也有它的弱点。没有什么十全十美的东西,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主要看你要什么,它是否能帮助你达到你最想要的某一项财务目标。

传统的终身保险不保证若干年后一定不要付保费:  传统的永久性保险理论上来讲是保一辈子的,不论你活到多少岁,你一旦过世,保险公司一定要给你的受益人赔钱,这也是永久性保险不同于定期保险的地方。永久性保险要你每年或每月付一个远多于定期性保险的保费,多余的钱保险公司拿去投资,每年返还一部分保费给你,同时再给你分红  (dividend)。  这返还的保费和红利就构成了你的现金值。现金值头几年没有,或很少。时间越长,现金值越多。以历史最久的终身保险  (Whole  Life)  为例,15年后你累积的现金值大概等于你这15年所付的所有的保费。所谓12年、15年后不用再付保费的假设是保险公司的投资一直不错,从来没有遇到什么金融危机,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也一直控制在理想的低水平。有的agent  就是按这种理想的状况来run  数表说明  (illustration),最后得出保费只要付12年、15年就不用付的结论。但这只是最理想的状况,只要有一项指标如死亡概率上升、或投资亏损(如前2年),保险公司就不可能按每年5%的利率给你分红,你的保险也就不可能12年、15年后就不要付了。而且打印出来的图表也清楚的说明那种理想的若干年就不用付保费不是保证的,而是  non-guaranteed。如果你看左边  Guaranteed  Column,  你的保费是一直要付的,要一直付到100岁。几乎所有传统Whole  Life  的保单的头一页都清楚地印着一行字:the  premium  is  payable  the  whole  life  (保费要付终生).      当然很难想象你40岁开始买保险,活到85岁,你保费要一直付到85岁,但保险公司确实不知道更无法保证你付多少年就不要付保费了。前文说过,这里头不确定因素太多了。而且传统的Whole  Life设计的初衷是你付大量的保费到这个保险中来,若干年后你可以把现金值拿出来用,如小孩上大学、退休收入的补充等,所以Whole  Life  又叫“储蓄型保险”。如果你付了若干年后不付了,保险公司就从你保单的现金值里扣保险费,直到你的现金值扣没了,你的保险才完全失效。这种永久性保险并不是你不付钱了,保险就没了,只要你还有现金值可以扣,你的保险就还有效。至于你剩下的现金值还能维持多少年,则要看你还有多少现金值、保险公司每年从中扣多少钱。保险的Illustration有两栏,左边那一栏是Guaranteed,  是保险公司的书面保证,是最坏的结果;右边那栏是Non-Guaranteed,  是理想的、好的结果,是不作数的。实际情况可能介于这两者之间,更偏向左边这一栏的结果。
5/24/2011

 

[tabby title=”(2)”]

投资型保险的多少年付清和现金值更没有保障  上世纪90年代发明的投资型保险(VUL)在90年代股市连年上涨时一度非常流行,很多客户当时都买了这种保险。有些agent按照股市每年涨10%、甚至12%的年率来预测保单中的现金值,并告诉客户保费只要付10年、12年就不用付了。但21世纪头十年股市两次crash,  很多客户VUL中的现金值都大缩水,有些被要求补钱,有些被迫放弃保险,这就是投资型保险的风险所在。投资型保险把保险和共同基金投资结合在一起,每月交的保费一部分被扣作保险公司的费用,其它的则投在客户自选的共同基金中,现金值随股市上下起伏。股市好时现金值涨的很快,股市跌时现金值会跟着大跌。在传统的Whole  Life中,只要你每月或每年按时付保费,你的现金值一定会上升,当然增加多少不guarantee。而在VUL中,即使你每月按时付保费,如果股市大跌,你保单中的现金值也会大减。如果你保单中的现金值少于保险公司每月扣的保费,保险公司就会要你补钱,如果不补,你的保险就会断掉,以前所付的所有保费也就付之东流。投资型保险的另外一个风险是保险公司扣的保险成本(cost  of  insurance)  会逐年上涨。大部分客人以为保费(premium)  和保险成本(cost  of  insurance)  就是一码事,实际上两者有很大的不同。所谓保险成本是根据一定年龄、一定健康状况统计出来的死亡概率。一般来说,岁数越大,死亡概率也越大;健康越差,死亡概率也越高。平均来说,70岁的人死亡概率一定高于60岁的人,而75岁又高于70岁。保险公司从75岁保人那收的保险成本一定会大于70岁、更大于60岁的保人,这当然合理。而保费(premium)  是你每月付给保险公司的钱,它包括保险成本  (cost  of  insurance),  也包含其它一些费用。在终身保险(Whole  Life)  中,只有一个总的保费(premium),  而在VUL中保费分成好几部分,包括各种费用和保险成本(cost  of  insurance).  一些费用有时可能会减少,但保险成本一定是每年递增。到60、70岁以后,保险成本更是暴涨,因为岁数大了,死亡概率也大幅度上升。所以,投资型保险有两大风险,  一是股市动荡导致现金值下跌的风险,二是岁数大了以后,保险成本飙涨,保单中累积的现金值不够cover保险成本。如果祸不单行,保险成本飙涨,又赶上股市大跌,你的保单恐怕就难以为继。买了投资型保险或想买VUL的人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最好咨询有经验又值得信赖的agent,  对VUL有全面的了解。什么人适合买投资型保险呢?一是年龄较小,30、40岁,对股市有较大的信心。同时有坚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怕股市下跌,即使下跌,还坚持如常放钱,十几年、20年坚持不懈。  如果你符合这两点,投资型保险可能就比较适合你。这两条只要一条做不到,你恐怕就不应考虑投资型保险。另外两类人绝对不因该买投资型保险,一是岁数大的人,二是想通过投资型保险来作遗产规划的人。岁数大的人相对保守,难以承受股市动荡的风险;作遗产规划用的人寿保险要求有保证  (guarantee),  而VUL的性质决定它是很难有guarantee的。

有No-lapse  Guarantee  的人寿保险:近几年来一些保险公司推出一种有no-lapse  guarantee  的universal  life.  这种保险你可以选择保费付若干年,5年、10年、15年你自己定,保到100岁、120岁也可以自己定。与传统的Whole  life  或VUL不同的是,保险公司有书面保证,其图标说明也清楚地显示保费付若干年后就不用付了,你的保险保证保到100岁或更长。兹举例如下,某男,45岁,身体非常好,申请50万永久保险,如果是whole  life,  保费一年大慨  $8000多一点,不保证多少年付清;如果申请这种no-lapse  guarantee  保险,如果你想15年付清,一年保费大概5800元;如果你10年后就不想付了,则一年保费  $7600,  都是保证保险保到120岁。也许你会问,为什么whole  life  更贵,却不保证多少年付清,而这种保险保费更少却保证若干年一定付清?这就是这两种产品的区别,whole  life  有很多现金值,需要时可以拿出来用,而这种新型保险现金值很少,到后来根本就没有现金值,但保险却一直有效。
6/1/2011

 
[tabbyending]

如何看待指数型人寿保险?

[tabby title=”如何看待指数型人寿保险?(之一)”]

近几年指数型人寿保险颇为流行,很多agents大力推销这种较为新型的保险,有些人把它说得天花乱坠,很多客户和读者也不断打电话向我咨询,问这种保险到底好不好,应不应该买等等。今天就谈谈我对这种指数型保险(index  universal  life)的看法,供大家参考。需要强调的是,我的看法是基于本人做这一行十六、七年的经验、对各种保险的研究和理解以及客户的反馈,只是一家之言,不一定正确和准确,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指数型保险的兴起:美国是个变化的国家,社会、经济、政治、人口、市场和法律规范等都在不断地变化,保险理财产品也在不断地演变发展,不断有产品被淘汰,也不断有新产品推出来,各领风骚若干年。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寿保险在美国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但半个多世纪来主导产品还是传统的whole  life  和term  life,  前者很贵,但有现金值,而且保终身,后者便宜但有期限性,20、30年后就没有了。20世纪70-80年代,市场上出现universal  life,  它是永久性的保险,但保费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动,可以多付、也可以少付,一定程度上克服了whole  life保费太贵有不可以变动的缺点。90年代由于股市的持续暴涨,投资型保险(variable  universal  life)又异军突起,横扫保险市场。但随后2次股市崩盘(2001-2003年以及2008年),给投资型保险以重大打击,从而给指数型保险提供了趁隙而入的机会,这几年由于股市的上涨,指数型保险更是大行其道。

指数型保险的原理:  首先指数型保险是永久性保险的一种,只要上面有足够的现金值,保险就有效。其次,它也有universal  life的特点,保费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浮动,甚至可以暂时不付。第三也是这种保险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现金值是与股市的一个或几个指数挂钩(如S&P,NASDAQ,  Dow  jones等)。指数涨了,你拿到的利息就多,现金值也跟着上涨,但都有一个年度上限,如10%,12%等。如果指数跌了,保证你不赔钱。第四,保单上的现金值可以拿出来用,可以withdraw(提取),也可以借loan.  Withdraw可以提起你的本,没有税,也没有利息,可能会收少量手续费。如果是loan,在保单的头几年(一般是头10年或15年),保险公司会收一点利息,15年后一般不收利息。人过世了,死亡理赔不用交税。有些保险公司在这种保险中又加入了重大疾病、长期护理等生前福利,也就是说,如果你得了大病、重病,或是生活不能自理,你可以把死亡理赔的一部分先拿出来用。
指数型保险的好处:  主要有2点,  第一,利息和现金值与股市挂钩,如果股市持续上涨,保单中现金值增长的会很快,快于whole  life  中现金值的增加;如果股市下跌,现金值不会像投资型保险那样同步下跌,这是它优于whole  life  与VUL的地方;第二,如果加入重大疾病和长期护理的benefit,  有事时可以拿出来用,生前就可以派用场。
有利就有弊,指数型保险的一些特点,也有可能变成些缺陷,  有些agents不提或忽略这些特点,如果客户不了解这些特点,日后很有可能感觉到上当受骗,或是损失惨重。首先,大部分或者绝大部分指数型保险不保证保费多少年一定付清,目前很多agents提供的illustrations都是根据股市每年涨7-8%来预测的,但谁也不知道股市未来就一定能每年涨7-8%。只要股市每年涨不了7-8%,你的保费就不可能像agents所说的那样10年或15年付清,  就像以前杨澜的老公吴征以前在美国卖whole  life一样,也说10年就付清,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而且你还没法与保险公司打官司,因为你的illustration上多少年付清的那一栏明明白白写着“non  guaranteed”  。  第二,除了股市回报率没法预测更不能保证外,影响这份保单是否有效还有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保险公司的各项收费(charges),包括cost  of  insurance,  以及保险公司的杂项收费,这些收费一般消费者更不了解。如果你仔细读图表说明,你会发现有    current  charge  还有maximum  charge.  Current  charge  指目前的较低水平的收费,而maximum  charge  是指保险公司可以收费的上限,  这中间的区别太大了。假设当前的较低收费是每年$2000,  而最高的收费可能是每年$5000,在每年2000  与每年5000之间保险公司可以浮动,它可以扣你$2000,  也可以扣你$4500,  这中间的巨额的差距就会大大影响保险中的现金值,进而影响到保险是否还有效。而由于这种指数型保险不保证多少年一定付清,也就给了保险公司日后肆意多收费的理由,而保险公司从你cash  value中扣多少钱,你是没法控制,也无由置喙的  。                                           2015/02/02

 

[tabby title=”(之二)”]

指数型保险的收费:  保险业是个business,  自然有各种费用。终身保险(whole  life)与定期保险(term  life)把所有的费用简化为一个单一的保费(premium),而各种universal  life  (包括VUL和  Index  UL)  则把各种费用逐项列举出来,反映在每年或每个季度的报告上。这些费用主要包括:行政费用(administrative  charge)、保费税(premium  tax)和保险成本(cost  of  insurance)等。有些公司没有显示保费税,而是把它摊到其它费用中。一般来说,行政费用和保费税是固定的,即使要涨也不会涨很多,而保险成本就不同,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你可以查查你每年的statement,就会发现这项收费是每年都涨的。

指数型保险的风险:  除了上期文章所说的投资回报无法保证外,如果股市不好,现金值不如预期的每年涨7-8%,你的保险就会有断掉的可能。另外一个风险就是保险成本会逐年上涨,与其它行业不同,保险业的主要成本是人的死亡,被保人过世了,保险公司要付出一大笔理赔。所有的保险公司都要计算人的死亡概率,以此来决定保险成本。假设一个50岁的健康男性当年死亡率是1000分之一,如果他买50万的保险,他的保险成本至少是500美元,保险公司从1000个人中收到的保费才够赔过世的那个人;如果60岁假设死亡概率上升到500分之一,那么相应的保险成本也增加到1000元,以此类推。某家公司公布的保费表格明确说,73岁健康男性50万保险的保费最高可以高达$43900。也就是说,岁数越大,死亡概率越大,保险成本也就越高。当然政府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可以charge多少保险成本是有一定的限制的,保险公司不可以随意地多收钱,但不争的事实是60、70岁以后各种VUL、Index  UL所扣的保险成本都犹如天价,如果每年从你保单的现金值扣一万、二万的,那时股市再下跌,现金值不够支付扣的保险成本的话,你的保险就会断掉;或是你再补钱,补一万、二万或更多,如果不补,你的保单也会断掉,如果断掉,你以前所付的所有保费也就付之东流,这就是指数型保险以及投资型保险的最大风险,因为这种保险不保证多少年一定付清。

指数型保险适合什么人?没有一种保险是适合所有人的,指数型保险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它比较适合年轻、30、40岁左右、能长期坚持的人,因为年轻,保险成本涨的很慢,你有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去累积现金值。对于想通过指数型保险来累积现金值的客人来讲,需要有长期坚持的心理准备,不要幻想头3-5年就能累积多少现金值。至于想通过买这种保险来累积小孩大学教育基金的家长来说,如果你小孩很小,5岁以下,有10几年时间去滚,这种保险是一种还不错的方式,好处是保险上的现金值日后不会影响小孩的奖学金而且借出来还没有税。但如果你小孩已经十来岁了,通过保险来累积现金值显然不合适,因为头几年不可能有很多现金值。如果你想把银行上的钱转到申请奖学金时不需要申报的地方,到时又可以拿出来,没有罚款,确实有这样的保险产品,但不是这种指数型保险。

指数型保险不适合什么人?由于指数型保险一般不保证保费多少年付清,所以它显然不适合做遗产规划的人。绝大多数做遗产规划的人一般都中年以上,其目的不是通过保险累积现金值,而是以最少的钱买一个有保证的、多少年一定付清的保险。他们应该考虑没有现金值,但保费若干年以后保证付清的产品,这种保险的保费会大大小于whole  life,  VUL  或是Index  UL.  你也可以考虑2nd  to  die保险,这种保险头一个人过世了不赔钱,第二个保人过世了才理赔,所以保费会比买单个人的保险更便宜。

保险公司可信吗?美国讲法治,是个契约国家,保单上明确写明了的东西保险公司是不会赖帐、也没法赖帐的。人寿保险保单上明确写明的项目主要包括死亡理赔、保单上注明“guarantee”字样的现金值等。如果保单上没有注明  “guarantee”(保证),比如保费多少年付清、现金值多少,这就很难说。大部分终身保险和几乎所有的VUL和Index  UL  都不保证保费多少年付清,因为这与股市未来的回报有关,也与保险公司自己的投资有关,而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同时还有其它的不确定因素,包括未来的运营成本、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法规变化,这是保险公司自己无法左右的。所以,我常常告诫客户,如果你想要安心,你就买有  “guarantee”的产品,而保险本质上就是买一个心安,要一个  “guarantee”. 2/11/2015

 
[tabbyending]

介绍几种新的保险产品

[tabby title=”介绍几种新的保险产品(1)”]

与其它行业一样,  人寿保险市场近年来也是推陈出新,  出来很多新的产品.  这些产品或者与传统保险产品完全不一样,或者是具有鲜明的特点.问世以后很得投保人青睐,市场占有率迅速增长.  今天就介绍几种新的、走俏的保险产品。

一.永久性保险:人寿保险从时间上分两大类:定期性保险和永久性保险。前者有一定的时限性,保5年、10年、20年或最长30年。在这其间出事了,保险公司赔钱,过了这段其限保险就中断。而永久性保险顾名思义就是保一辈子的,不论你活到90岁、100岁,你走人了,保险公司赔你钱。传统的永久性保险又称终身保险  (Whole  Life),中文被译为“储蓄型保险。”  终身保险最大特点是保费固定,永远不变,一、二年后会有现金值(Cash  value),  时间长了现金值会达到一个可观的数额,所以被称为储蓄型保险。但终身保险非议也不少,很多大的保险公司都为此吃过官司,赔过大钱。终身保险最大的问题在于保费多少年付清,有人会说10年、12年、15年以后就不用付了,但10年、15年以后保险公司还要他/她付钱。前不久有人打电话给我,说他保费已付了16年,保险公司还给他寄bill,  而当时卖他保险的agent告诉他保费只要付10年就够了。实际上保险公司向他要保费法律上并没有错,翻开你终身保险的保单,上面一定印着一句话:the  premium  is  payable  the  rest  of  life  or  whole  life,  即保费要付终身。当然实际情况不可能付一辈子,因为终身保险会有红利(dividend),  你可以用红利来缩短付费年限。但问题在于红利不是有保障的,保险公司不能保证每年付红利,更不能保证红利的数额。在电脑屏幕上显示的12年、15年付清保费的结果都是基于最好的红利额,而且每年都这样,这当然不可能。这样问题就出来了,agent为了推销保险,当然喜欢用最好的、但不是guaranteed的结果来说服客户。而客户听说12年、13年就不用付了,也比较容易动心。但实际结果不可能12、13年付清。这就是问题和纠纷所在。就传统的终身保险  (Whole  Life)而言,没有一家保险公司会书面保证12年、15年一定付清。如果你到时候不付钱,保险公司就从你的现金值里扣,扣到你现金值没有了,你的保险就没有了。如果你有一笔很大的现金值,你的保险就能维持很长的一段时间,甚至一辈子。

传统终身保险的保费为什么不能保证若干年一定付清呢?  这与传统终身保险的设计原理有关.  终身保险强调现金值,以现金值来养这个保险.  现金值越多,保险维持的时间越长.而且终身保险设计时就假定你日后可能会把现金值拿出来用:  作教育基金、退休收入之补充,等等。所以终身保险的保费不仅远远高于定期保险,而且也高于其它永久性保险,如Universal  Life  (UL)、Variable  Universal  Life  (VUL)。这不是说终身保险就不好,而是说它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有些人可能就非常适合买终身保险,包括需要永久性保险、收入非常稳定、不善于投资、怕赔钱的人。如果你是Self-employed,  或者有小生意,做defined  benefit  plan,  你可以用税前的钱来买保险。这时买传统的终身保险  (Whole  Life)就是不错的选择。它既可以让你买更多的保险,放更多的钱,现金值滚动过程中不用交税,以后可以把现金值借出来充作退休基金。

然而,传统终身保险毕竟有到底多少年付清难以明确规定的疑问,也使agent在推销这种保险时容易误导客户,所以一般人在谈到这种保险时都有些心有余悸,影响了这种保险的销售。正因为如此,有些保险公司推出了一种保证若干年付清,保险保到100岁、110岁,甚至120岁的永久保险,这种保证不是agent的空口许诺,而是保险公司的书面保证,因而具有法律效力。投保人从一开始就知道我付多少年保费,保险就一定能保到95岁,或者100岁,而且其保费还比传统终身保险少。
(1/17/2007)
 

[tabby title=”(2)”]

保证若干年付清的永久性保险:上期文章谈到有些保险公司推出一种新的永久性保险,它是Universal  Life的一种,但与传统的whole  life  和Universal  Life不同,  它保证保费若干年以后一定不用付了.你可以选择保费付10年,15年,18年,20年等,以后就不用付了.你也可以选择保险保到95岁,100岁,105岁,或最多到120岁.与传统的whole  life  最大的不同在于这种保证不是agent的空口许诺,而是保险公司的书面保证,因而具有法律效力。下面就举例说明.男,40岁,不抽烟,非常健康,获得最好的rate,需要买50万永久性保险.如果买传统的whole  life  大概需要每年付7,000元,最好的结果可能15年以后不用付,但并没有书面保证15年以后就一定不用付.如果买这种新的universal  life,一年保费大概5,000元,付15年,保证保险直到100岁都有效.如果你想降低每年交的保费数额,则可以每年交4,150元,  需要付20年,也保证保险直到100岁.由于人的寿命越来越长,有些人活过了100岁,像宋美龄女士就活到106岁,这种人目前当然很少,但会越来越多.因此很多保险公司都把永久性保险的最后年龄提高到120岁.如果你想100岁以后还有保险,你可以选择保到105岁,110岁,或120岁.上述40岁的男子,如果想保到110岁,15年付清保费,则一年的保费为大约5,400元.

与传统的Whole  life相比,这种新的永久性保险有两大突出的优点,一是保费更便宜:  上述40岁男子买50万whole  life  每年保费为7,000元,而买这种新的universal  life,则一年保费只需要5,000元;二是有保证,如果你每年付5,000年,持续付15年,则保险可以保到100岁;而whole  life  并不保证15年以后就不用付.都是永久性保险,为什么这种保险更便宜,而且有保证呢?  这就得讨论各种保险设计的原理.上期文章说过,whole  life  设计的原则是以现金值来养保险,  现金值没有了,保险就没有了.而且它假设投保人有生之年会把现金值拿出来用,所以  whole  life  的保费很高,现金值也比这种universal  life  来得多.  而这种新的universal  life  强调的是永久性的保险,不偏重现金值.因为你放的报费少,现金值自然也少.到后来你保险上的现金值已降到零,但你的保险依然有效.  现金值相对较少是其第三个特点.

根据这种保险的三大特点:保费较少,有若干年一定付清的保证,现金值相对较少,我们可以推断它比较适合以下几种人:  需要或想要一个永久性保险但又不想或不能负担高额保费的人,希望有书面guarantee  的人,想给子女留下一笔财产的人.对于有庞大遗产,要交大量遗产税的富人这种保险比whole  life更有巨大的优势.当然,买这种保险基本上你是不准备把现金值拿出来用.如果你依然想通过保险累积大量的现金值,你可以多放钱,或考虑其它的永久性保险,如whole  life,  variable  universal  life,或index  universal  life.

保险跟其它财务金融产品一样,各有各的特点,每一种产品都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我一向都告诉客户,没有  “最好的”产品,只有对你而言最合适的产品.你最合适的产品就是最好的产品.你合适,别人不一定合适。同样,别人合适你不一定合适.完全取决于各人的财务状况、想达到的目地目标、风险承受能力,等等。所以,“买保险”不是简单的买件T-shirt,而是整体财务规划的一部分,应该资询专业人士。
(1/22/2007)

 

[tabby title=”(3)”]

投资型保险与指数型保险: 由于不满传统的whole life 与universal life 利息偏于保守,同时也由于股市大好,上世纪80-90年代传统的永久性保险的销售陷入低潮.为target这部分愿意冒险的客户,保险公司纷纷推出variable universal life,俗称投资型保险.这种保险把保险与投资结合起来.投保人每月交的钱一部分用来付管理费和纯粹的保险成本费,其它的钱投在共同基金上.共同基金涨了你涨,共同基金跌了,你也跌.由于它是universal life的一种,其保费还可以变动,在最少和最多之间浮动,任何时候都可以改变,有相当大的弹性.在上世纪90年代股市大好时代,这种投资型保险大受年青人和中年人的青睐,市场占有额在短短10年之间就达到整个永久性保险市场的三分之一.这种保险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享受股市高return的好处,又因为是保险而避免了自行投资年年要交税的缺点.所以很多人把它当作投资避税的工具.但股市有风险,有涨也有跌.2000年的股市暴跌以及随后3年的漫漫熊市,投资人赔了大钱,买投资型保险的人也受伤不轻.每年甚至每个季度的报告都只见赔钱,保单上的现金值也日见减少.而且如果你一直只付最少的保费,由于股市下跌, 现金值减少,你的保险有可能难以为继,这时你就必须追加保费.这并非说这种保险不好,而是说买投资型保险的人要有心理准备,第一,股市不可能只涨不跌,涨了不要太过惊喜,跌了也不要心惊肉跳.与花开花落,潮涨潮落一样,股市涨跌是正常现象.第二,尽管股市有涨有落,但长远来讲,股市(共同基金)的回报率一定高于债券,更高于CD.如果你能长期坚持,投资型保险的回报可能会高于whole life.

如果你既想享受股市回报率较高,又不想赔钱的话,你也可以考虑这两年新出的一种保险,叫Index universal life,中文我给它翻译为指数型保险.这种保险也是universal life 的一种,它的保费也可以在最少和最多之间浮动.其利息与几大股票制数挂钩,如S&P 500 和NASDAQ100,指数涨了你也涨,当然有一定的CAP(上限),如年上限12%或月上限3%等,只要上涨幅度在上限以内都是你的.超过的部分归保险公司.但它与投资型保险不同的是,如果指数跌了,保险公司保证最少给你1%或2%的利息,也就是说保证你每年都不赔钱,这是它比投资型保险好的地方.有人会问那保险公司怎么赚钱? 第一,保险公司还是会扣你保费和管理费;第二,保险公司怎么投资跟你没关系,你选择利息与S&P 500挂钩,但实际上你的钱不是投在S&P上,这是与投资型保险最大的不同之一;第三,它有一个上限,超过上限的部分则归保险公司.这第二、三条特点与这几年非常走俏的指数年金一样。

相对于投资型保险而言,指数型保险的优点、缺点在哪呢?优点上文说了,缺点在于如果股市疯涨,每年20%,30%,投资型保险可以充分享受高回报的好处,而指数型保险受制于上限的规定,不可能疯涨。但股市如果下跌,投资型保险也跟着下跌,而指数型保险则保证给你最少1%的利息。什么人适合买指数型保险呢?如果你怕赔钱,不愿看到保单上的现金值下降的人也许应该考虑指数型保险。如果你坚信股市长期回报一定大于8%,10%,不怕赔钱,即使赔钱也能坚持往里放钱的人,即所谓risk-taker则可以考虑投资型保险。

不管投资型保险还是指数型保险,如果你需要保险,而你小孩还小,都是用于累积小孩大学教育基金的一种不错的方式。其一,现金值在滚动过程中不用交税,以后拿出来(withdraw)或借出来(loan),只要保险有效,都不要交税。其二,保险上的现金值不算你的收入,也不算你的资产,因而不会影响你小孩申请奖学金,这可能是它最大的优点。当然通过保险来作小孩大学学教育基金是一种long-term的commitment,三、五年是见不到多少成效的。所以我过去在文章中一再指出,在回答客户咨询时都反复强调,只有你需要保险,你小孩比较小,才可以通过买保险这种方式来累积大学教育基金,而且要长期坚持。
(1/30/07)

[tabby title=”(4)”]

传统的定期保险与新的返还保费式保险:  说到传统的定期保险,大家可能都有一点了解,那就是保5年,10年,20年,或最多30年的保险.在这其间人去世了,保险公司赔钱;过了这个期限,保险失效,  保险公司不赔钱.  定期保险的最大特点是保费便宜,  每个月花不多一点钱就可以买一个数量可观的保险.但传统的定期保险没有现金值,人死了赔钱,人活着不赔钱.交出去的钱就交出去了,买一个平安.也正由于定期性保险没有现金值,人活着时往往忽略其价值,  传统的定期保险中途中断的比例很高,人们或无意或有意忘记交保费,31天的grace  period  (宽限期)一过,你的保险就失效了.这几年有些保险公司又开发出一种新的定期保险,称Return  of  Premium  Term  (返还保费式定期保险),这种保险也只保15年,20年,或最多30年.在这期限内人出事了,保险公司赔钱;人若活过了这一期限,保险公司把所有已付的保费还给你,如果你不要还钱,保险公司会给你一个永久性的保险,你不需要再付保费,但保额大大减少.现举例说明如下,  某男,40岁,不抽烟,身体健康,若买50万30年传统的定期保险,则一年的保费大概需要800元,一个月付66.67元;如果买这种新型的返还保费式保险则一年保费为1,125元,月付为93.75元.传统的定期保险人若在30年内出事了,保险公司会赔50万.但如果投保人活过了30年,则30年付的24,000元归保险公司了.而返还保费式保险则保证30年内出事了赔50万;30年若没事,保险公司保证归还30年所付的共33,750元保费.如果你不想要退还保费,保险公司则给你一个62,310.51元的终身保险,你不需要再付任何保费,不论你活到90岁还是100岁,你走人了,保险公司给你家人62,310.51元,  可作丧葬费.而且保险一旦批下来,这些数字就印在你的保单上,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你心中有底,保险公司也无法赖帐.

相对于传统的定期保险而言,这种新的返还保费式保险有很大的优点,第一,花钱不多就可以买一个很大的保险.如果40岁的男子买40万whole  life,一个月至少要500元,一般人负担不起.第二,它比传统的定期保险一个月多花不了多少钱,但最后可以把钱要回来,.你损失的只是利息.也就是说,你以利息换一个保险.而传统的30年定期保险,30年后你一分钱也拿不回来。第三,有人说30年后33,000元不值钱,这话没错.但不要忘了,你的保费也是一个月一个月,或一年一年交,10年、20年后交的钱也不值钱。第四,你40岁左右买,30年后70来岁,若安然无恙,你可以把保费要回来,可作为你退休收入的补充.每个月100元一般人都负担得起,既买了一个保险,也是在为自己累积退休基金,一石二鸟,何乐不为?

为什么公司提供的保险反而可能更贵?大部分有点规模的公司都给员工提供团体人寿保险,这种保险不仅不可以带走,即你离开公司就没有了,而且往往还比你从外面买的人寿保险更贵,更要命的是保费每年还涨.团体保险有一大帮人买,按说应该比个人买更便宜,为什么更贵呢?问题就出在团体上.因为是团体保险,一般不需要体检,年老多病的,身体不好的,甚至有严重疾病的人都不能排除在外,保险公司自然要承受额外的风险,因而要收取额外的费用,如果是个人买保险,保险公司可以拒保或者收取高昂的保费,而在团体保险中保险公司不可以拒保但可以把这额外的费用分摊到大家的头上.这就是团体保险有时比个人保险更贵的原因所在.此外公司提供的保险数量有限,而且不能带走,所以一般人都应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个人保险.(全文完)
(2/7/2007)
[tabbyending]

年收入20万还能拿到大学资助吗?

上篇专栏文章谈了如何降低收入的一些合法而可行的途径,今天讨论如何降低资产问题。

要想拿到奖助学金,除了收入外,另一很重要的条件是资产要少,但多少算少,各种资产怎么计算是很难说清楚的,不同的资产对资助的影响也很不透明,各个学校还不一样。申请联邦资助相对比较清楚,什么算什么不算一目了然,但申请私立学校的资助时就难说了。比如自住房的净值(equity),FAFSA  不需要申报,而CSS  要报,很多私立名校不算资产,但有些却算,他们的理由是你可以从房屋净值中把钱借出来,供小孩上大学。

坦率说,如果你家庭收入在10万或15万以上,你小孩上州立大学(如Rutgers),  即使你们没有什么资产,你也不太可能拿到资助;如果你收入在30万以上,你小孩上再昂贵的大学,恐怕也一分钱拿不到,乖乖地掏钱吧,当然这里说的都是need-based  资助。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你收入在10万以下小孩上州立大学,或是收入在20万左右上私立名校,这种情况下,你就需要好好规划一下,想办法降低你的资产,争取一些资助。而据我近20年的从业经历和了解,华人在申请资助方面是很吃亏的,盖因华人爱存钱,省吃俭用都要攒钱。我有一个客户收入不算很高,夫妻俩年收入不到10万,但银行里居然存了近20万。

而反观老美,同样收入,老美多半吃光用光,存下的钱一定远远少于华人,但正因为资产很少,所以在申请资助时很占便宜,可能拿到不少奖助学金。 我们看看几个藤校的情况。哥大(Columbia)说许多收入在20万以上的家庭也拿到了资助,如果他们只有“typical  assets”  (代表性的资产额),  哈佛大学说各种收入的学生家庭如果有  “大量”(significant)  资产,其自付部分就要大于那些没多少资产的人士,也就是你拿到的资助就少或根本没有。Yale  大学官网说,15万-20万年收入的家庭,99%都有资助,平均$26500.  宾大(Penn)给出了2015年入学各个收入段的资助情况,家庭收入在19万到22万的新生84%都有资助,年收入在22万以上的也有大概三分之一的人有资助。当然前提是这些家庭只有  “typical资产”  。

所以从这些名校公布的资料可以看出,

第一,收入影响资助,但资产同样有影响,而资产到底影响有多大说不清楚,各个学校从未公布过这方面的数据。

第二,如果你的资产额属于“代表性”范畴,你拿到资助的金额就多,如果你的资产大于这个范畴资助就少或没有。

第三,这个“代表性”资产是按老美的标准算的,到底多少算常见,我只看到哥大的官网说,年收入10万家庭  “typical  asset”是25万左右,这是包括家庭净值的,如果去掉家庭净值,我估计也就5万左右。  其它学校没有公布这一数据。但我相信同等收入下,老中家庭资产额一般都远远超过老美家庭,而各个学校说得很明白,如果你有大量资产,就一定会影响你的资助。资产到底怎么算?尽管有各种公式,但到底怎么算,恐怕谁也谁不太清楚,联邦相对简单一些,常用的公式是5.64%,  但私立学校就难说了,各个学校不一样,而且资产与资产还不一样,没有统一的公式,有人说是5%,但我是很怀疑的。比如你存了20万529,只有一个小孩,难道这20万529资产每年只算5%,  $12,000,  这显然不对,因为529本来就规定说是要专款专用于上大学。

如何减少资产?目前已到年底,对于有大量流动资产如银行存款、共同基金投资的人来说,你能做的就是在填报申请之前,把这些流动资金转到不需要申报或是要申报但影响很小的地方去,比如人寿保险和年金。以前的文章说过,人寿保险在FAFSA和CSS都不需要申报,年金在FAFSA不用申报,在CSS中要申报,但有些学校在计算资助时不算,有些学校算但影响很小。可以中途cancel而没有损失的人寿保险和年金  大部分保险和年金中途cancel,  尤其在头几年cancel会有很大的损失,但也有几种年金产品和人寿保险中途可以cancel把放进去的本全部拿回来,没有损失。我们曾有客户2013年初放了5万在这种年金中,2014年确实需要钱,而把这个年金cancel,保险公司还了他5万另183,这183元算是利息。当然利息不是保证的,但本金是保证归还的。还有一种人寿保险,5年后可以cancel而把所有的本拿回来。另一种保险产品可以3-4年后可以把放进去的保费大部分拿回来,你还拥有一个保额降低但保证终身的保险。(范琦勇原创,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10/7/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