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可靠、可信吗?

[tabby title=”保险公司可靠、可信吗?(1)”]

从事财务保险职业15年来,见过、服务过的客户数以千计,很多客人常常问我:保险公司可靠吗?会不会倒闭?如果倒闭了怎么办?也有些人问,保险公司的保单和合同会不会赖帐不算数。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几乎每个人都对保险公司有疑问,担心它们倒闭或不履行合同。消费者有这些疑问是很正常的,今天的专栏就试图回答这两个问题,想强调的是这只是作者本人的一孔之见,不一定正确、更不一定全面,仅供参考。

先说保险公司是否可靠、是否会倒闭的问题,这是买保险或年金的人最关心的问题,谁都不愿意保险公司突然倒闭,买的保险成为废纸。保险公司也知道大家的担忧,大的保险公司都强调自己如何历史悠久,财务实力雄厚,或“坚如磐石”,或“传家之保”,不一而足,这是保险公司自己的宣传,有王婆卖瓜的意思,不必太当真。但美国有些独立的机构对保险公司的财务实力和理赔能力进行评估和打分,可以作为消费者的参考。最大的3家信誉评估机构是  Stand  &  Poor,  Moody’s  和Fitch,被称为  Big  3,前2家都是完全的美国公司,Fitch曾经部分有英国股份,但现在也完全是美资公司。它们根据公司的资产负债、过往历史、今后展望等因素来评估公司的还债能力和理赔能力,再分别打分,分别以字母A、B、C、D  (Moody’s  只到C)来代表,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等级。A代表风险较小,B表示有一定风险,而C则意味着风险极大、D则是已经破产。每一个等级里再细分,如AAA到A-又分了七档,B则分了9档。如果拿到最高级的AAA,一般认为没有风险或风险极低,金融危机之前有好几家保险公司都拿到了AAA的评分,包括AIG,金融危机后大部分保险公司都被降级,这2年其评分又开始上升。一般任为如果该保险公司获得了A级评分,则比较可靠,不容易倒闭;如果该公司的评分在BB或以上,则表示有些风险,要谨慎行事,B或B-的公司则最好不要碰,C或D则更要躲的远远的。除了评估一家一家公司外,这3家评估机构也也评估各国政府的债信,美国政府过去一直被评为为AAA,但前几年也被S&P降级。

金融危机以后,这三家评估机构饱受批评和诘难,认为它们的评估故意压低风险,美化被评估公司的还债能力,象金融危机前AIG的评分曾经是AAA,但在金融危机中差点倒闭。引爆欧洲金融危机的希腊的主权债信也曾经获得了A的评分,但也是突然一下子就垮了。欧洲人则抱怨美国“3大”垄断债信评估,而且评估带有美国式的偏见,发誓要建立欧洲自己的评估机构。但问题是如果不信这三大机构的评估又能信谁呢?总不能任由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吧?所以在没有更好的评估办法之前,我们还是得以三大评估机构的评分作参考。

保险公司比银行更不易倒闭:在金融危机后,再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敢夸口自己一定不会倒,即使它敢这么说,也没人会信,毕竟有100多年历史的华尔街金融翘楚李曼兄弟说倒就倒了。但认真分析一下,我觉得保险公司比银行更可靠、更不容易倒闭。你在银行存钱,一有风吹草动人们就想把银行的存款提出来,这就形成挤兑。如果挤兑成风,超过银行的应急储备,银行就会倒闭,因为银行吸纳你的存款,除了少部分留着日常流动,满足联储会的要求外,大部分是用于比较长期的投资,如mortgage、工商贷款等,这些投资都有一定的期限,不能随时抽出来。所以如果发生大规模的挤兑,银行只有倒闭,由联储会接管。

但保险公司就不一样。保险公司主要产品有人寿保险、年金、长期护理保险等,这些产品都没法挤兑。你买了50万人寿保险,人不死保险公司不会赔你50万;你中途取消保险,通常都会有很大的损失,你得不偿失。绝大部分年金也有若干年不等的surrender  period,    不到期如果cancel合同,你会有surrender  charge。  买了长期护理保险或伤残收入保险,你也没办法把保单退掉,把钱拿回来。所以,几乎从来没有人向保险公司挤兑的。在2008年AIG风雨飘摇时,很多客户打电话问我要不要取消AIG的保险,我都告诉他/她,第一,我不认为AIG名下的人寿保险公司会倒闭;第二,如果取消保单,你会有很多损失,我不建议你这么做;第三,我本人就有AIG的保险,如果我觉得形势不对,取消自己的保单,我会建议你们跟进取消。在我的劝说下,我的上百位AIG客户没有一个人取消保险或年金,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4/23/2013)
 

[tabby title=”(2)”]

上期专栏谈到与银行相比,保险公司不太容易倒闭的最主要原因是保险公司没法挤兑,零星的理赔对保险公司无伤大雅,因为死亡概率是稳定的而且逐步下降,保险公司按规定必须保留最少25%的现金应付理赔之需。而取消保险或年金受损失的只是客户,保险公司根本不在乎,甚至还巴不得呢。导致保险公司倒闭的最大可能就是投资失败,2008年AIG差点倒闭,不是旗下的人寿保险公司经营不佳,而是它的投资部门押宝次贷失算,导致巨额亏损,连带影响到整个AIG,最后靠政府救助而度过死劫。

当然不容易倒并不意味着一定不会倒,为减少和避免保险公司倒闭给客户带来的损失,给社会带来的冲击,政府监管机构要求所有的保险公司必须参加再保险(re-insurance),用买再保险所交纳的保费建立一个担保基金(Guarantee  fund).如果某保险公司要倒闭了,再保险机构会指定另外一家保险公司接管,由担保基金负责担保。有人问为什么不是FDIC担保,这就牵涉到银行和保险业的监管权限。银行主要由联邦兼管,所以银行的保险叫FDIC,其全称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主要是给银行存款提供担保。FDIC不是免费午餐,银行也是要交保费才能得到FDIC的担保,前几年因银行倒闭大增,FDIC的资金不足,而大涨银行保费。与银行不同,保险公司主要受州法管制,形式上没有全国性(联邦)的监管机构,它的担保机构也不叫联邦再保险,而是由各个州管理自己的担保基金。只要保险公司在某一个州做生意就要向这个州去买再保险,用买再保险的钱(premium)建立各个州的担保基金。几十年来还没有听说过那个州的担保基金不足或亏空的情形,这也说明保险公司的相对稳定。那么,再保险担保多少呢?全美各个州大同小异,人寿保险死亡理赔担保30万到50万,人寿保险的现金值(cash  value)担保10万到30万,年金的当前价值(present  value)  担保10万到50万。现在很多人买的保险都远远超过担保额,这说明大部分消费者并不很担心保险公司会倒闭。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保险公司倒闭的风险很小,而且有再保险的担保,所以并不用太担心它们会倒闭。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保险公司是否可信,保险公司的承诺能否实现,就死亡理赔来讲这没有问题,还没有听说哪个保险公司没有坚实而正当的理由而拒绝理赔的.可信性问题主要是指永久性的保险多少年付清以及保单上的现金值与实际现金值的差异等。可信性问题说起来就比较复杂,有消费者与保险公司之间的沟通问题,更大程度上与一些agents的不专业、知识不足甚至误导有关,也与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脱不了干系。与其它行业一样,保险公司也存在着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流弊,只讲好处、优点,对产品的缺点或不足忽略不计,再遇到一个不诚信的agent,消费者就可能上当。过去若干年来,保险公司最引人诟病的是过去卖的whole  life本来说好10年、12年就不用付了,现在15、16年了,还不断寄bill来。还有就是所谓的投资性保险(VUL),当时经纪人根据股市每年涨10%、12%来算现金值,但过去10几年股市两度大跌,现金值大幅度缩水,也让保单持有人损失惨重,进而质疑保险公司的诚信。若干年前,有多起针对保险公司的集体诉讼,很多大的保险公司都吃了官司,最后罚款了结,但争议一直不断。

先说过去传统whole  life的争议。保险公司打出来的图表的确是显示可以若干年付清,但这是基于最好的投资回报、最低的管理成本以及最理想的死亡概率等因素来预测的,这中间只要有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若干年就付清(paid-up)就实现不了,实际上我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份12年以后就不再收保费的传统的whole  life保单。经纪人印出来若干年后保费不用交的图表上有一行字清楚表明“不保证的”(non-guaranteed),但一般的经纪人都把这个“不保证”的当作实际的、能实现的结果。我不能说保险公司有意误导,但agents为了业绩大都只讲这好的一面,而故意不说这只是一种预测,而且是不太靠谱的预测。所以,保险公司的文件如果没有书面注明“保证的”(guaranteed),  那就常常是不能实现的,没法当真的,真正可靠的、可信的是guaranteed的数字。

总之,从安全性来讲,保险公司无疑比银行更可靠、更不容易倒闭;但从具体产品而言,保单上如果白纸黑字写了guarantee,则是可信的、无需置疑的,如定期保险、返还保费式定期保险等;如果保单的说明书和图表(illustration)没有说guarantee,那么结果就是可变的、不确定的,这主要表现在永久性保险多少年付清、现金值的预测方面。当然,现在也有一些whole  life或universal  life可以保证多少年付清,只要上面写了guarantee字样就没有问题。传统的whole  life  一般都会有一个保证的最低现金值,而不保证的理想的现金值则只能作参考,不能算数;而所谓投资型保险(VUL)连最低的现金值都没法保证,因为是你自己选共同基金,涨跌完全跟着股市走,保险公司当然没法保证你的现金值,更不可能保证你的保险永远有效。

5/1/2013

[tabby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