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解放军十大元帥(1-7)

[tabby title=”十大元帅(1)”]

1955年9月,毛澤東在中南海給10位戰功卓著的高級將領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這10位元帥依序為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授予元帥的條件是“對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或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立有卓越功勳的高級將領”。十大元帥之首的朱德號稱“紅軍之父”,發動領導南昌起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八路軍總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排名第三的林彪就戰功而論在十大元帥中應屬第一。25歲就擔任紅一軍團軍團長,在長征中充當開路先鋒的作用。1937年平型關大捷取得了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勝利,林彪也斐聲中外,贏得了抗戰名將的稱號。在解放戰爭中林彪的軍事才能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林彪領導的東北野戰軍(後稱四野)從十幾萬人發展成百萬雄師,從長白山打到海南島,真是橫掃千軍如捲席,被譽為“無敵元帥”。1955年授元帥軍銜時年僅48歲,是十大元帥中最年輕的。

十大元帥中朱德是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而名列榜首,其他如彭德懷、劉伯承、陳毅和林彪分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野戰軍的司令員,賀龍曾擔任西北和西南軍區司令,聶榮臻和徐向前分別擔任華北軍區正副司令。

未曾統軍打仗而被封為元帥的有兩個人,一是羅榮桓,一是葉劍英。羅榮桓被稱為“政治元帥”,在軍隊中一直作政治工作,曾擔任東北野戰軍(四野)政治委員,輔佐林彪建國後曾任共軍政治部主任。羅榮桓被授予元帥頭銜主要有兩個考慮,一是在與蔣介石爭天下的共軍各大野戰軍中,四野的戰功最為顯赫,實力也最強。論功行賞,其他野戰軍都是一人(司令員)授元帥,而四野則有兩個人昇元帥,算是對其功績的肯定。其次,共軍一直強調思想政治工作,授予政治委員出身的羅榮桓元帥銜也算是對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的肯定。

再說葉劍英。葉從未直接指揮和統领過部隊,他一直從事軍隊參謀工作。曾擔任紅一方面軍參謀長,八路軍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謀長。葉劍英的作用主要在於幕後充當謀士和參謀,具體戰功則談不上。按中共黨史的說法,葉劍英最大的功勞是在1935年張國燾為首的紅四方面軍欲“解決”毛澤東的紅一方面軍時,葉劍英把張國燾下令“解決”紅一方面軍的電報交給了毛澤東,使得紅一方面軍得以逃脫,從而“挽救了黨中央和紅軍。”但是這一“電報事件”不僅為張國燾否認,也為徐向前元帥等四方面軍的人分開否認,從而留下歷史之謎。我們不知道葉劍英授元帥是否與此歷史功績有關,毛澤東對葉劍英的評價是“呂端大事不糊塗。”葉劍英在中共政治舞台上的最重大的舉動是在1976年策劃逮捕“四人幫”。

當兵從軍最後昇為元帥,這當然是軍人最大的榮耀。但這十大元帥除了羅榮桓63年就因病去世得以善終外,其他人後來都或多或少受到衝擊和迫害。彭德懷和賀龍都是受盡折磨而死。戰功最大的林彪死得最冤,死了近30年還背上“篡黨奪權,叛國投敵”的惡名,但其中的真相始終未明

 

[tabby title=”(2)”]

林彪: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十大元帥中排名第三的林彪(1907-1971)是中共黨史、軍史上最惹人爭議的人物。雖身死已 30年了,但依然蓋棺論未定。生前他是“林副主席”、“林副統帥”,是寫進黨章的毛澤東的接班人,死後中共官方稱他為“野心家、陰謀家”,篡黨奪權不成倉惶出逃,摔死在蒙古溫都爾漢。後來又把林彪與“四人幫”綁在一起,稱“林彪四人幫反黨集團”,文革的一切罪惡、一切責任都推給他們。最近幾年大陸對林彪的評價有鬆動的蹟象,開始肯定林彪的戰功,但仍維持對林彪的政治結論。

林彪的命運使我們想起了漢初幫助劉邦打天下的韓信。韓信的戰功也是無人能及。劉邦自己都承認能得到天下主要靠三個人:張良、蕭何與韓信。“統百萬兵,戰必勝,攻必取,朕不如韓信。”但一旦得天下,劉邦就大殺功臣。韓信先被軟禁,後被殺頭,其罪名是“謀反”。遙隔2000年的歷史長河,毛澤東與劉邦他們的行為何其相似,林彪與韓信他們的下場又是何等的相同。

建國後中共權力鬥爭的犧牲者和受害人,大部分都平反了。被打為“叛徒、內奸、工賊”的劉少奇恢復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名譽,其頭像上了百元大鈔的封面。“裡通外國,反黨亂軍”的彭德懷也成了為民請命,剛直不阿的烈士。唯有50年代的高崗、饒漱石和70年代的林彪至今沒有平反。林彪究竟是反黨集團的首犯,還是現代史上最大的蒙冤者?是林彪想謀害毛主席,還是毛澤東為清洗林彪而暗算林彪?這是中共黨史上的最大黑幕。要揭開這個黑幕,只有等中國大陸資訊自由,所有官方的秘密檔案都公開的那一天。

關於林彪,尤其是關於“九一三”事件,中共有官方的說法,民間和海外有各種傳說和猜測。本文的目的不在全面評價林彪,而想撥開疑雲迷霧,力圖描述一個真實的清晰的林彪。本文免不了要對中共官方的說法和民間的流言和猜測提出某些懷疑和判斷。這些懷疑和判斷是基於目前所能接觸到的資料加上合理的推斷。謬誤之處歡迎讀者批評指正,有興趣的也歡迎投書“新州週報”或來電與本人討論。

軍事林彪:無敵元帥,戰功赫赫

林彪於1907年12曰誕生於湖北黃岡回龍山區林家大灣,原名林育蓉。童年時受過良好的私塾教育,少年時期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18歲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第四期。在校期間就表現優異,被譽為“軍校之鷹”。後來的事實也証明,黃埔軍校培養的眾多的軍事將領中林彪無疑是最出色的。作為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在訓斥自己的愛將,但也是林彪的敗將的杜聿明時就感嘆:“你這個黃埔一期的為甚麼就打不過黃埔四期的呢?”

從黃埔學校畢業不久,林彪就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後隨部隊上井崗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合。林彪的軍事才華很快就鋒芒畢露,23歲時就升為中央蘇區主力紅軍軍長,25歲就當上紅一軍團軍團長。毛澤東從一開始就非常賞識林彪的軍事天才,稱讚林彪“其靜如林,其動如虎”。毛澤東很多重大的軍事行動和戰略布屬都是啟用林彪,倚賴林彪,包括抗戰勝利後毛挑選林彪進軍東北與蔣介石爭奪這一戰略大後方。1950年毛決定出兵朝鮮,第一個想到的也是林彪。建國後,不論是廬山會議上打倒彭德懷,還是60年代中期發動文革粉碎劉少奇、鄧小平“資產階級司令部”,毛都是借用林彪在軍隊的威望和勢力作為後盾。所以說林彪是毛的“心腹愛將”,為毛立過漢馬功勞並不為過。

[tabby title=”(3)”]

在中央蘇區取得勝利的前四次反圍剿戰爭中,紅四軍和紅一軍團一直是主力,作為紅四軍軍長和紅 一軍團軍團長的林彪更是功不可沒。可是在中共黨史中,反圍剿戰爭的勝利都歸功於毛澤東,而直接指揮打仗的林彪卻隻字不提。在紅軍長征途中,林彪指揮的紅一軍團作為先遣部隊,擔負著為全軍開路的重任。林彪也是不負眾望,屢戰屢勝。長征途中的一系列經典之作,如攻佔遵義、十七勇士飛奪瀘定橋、攻佔天險臘子口以及到達陜北後的直羅鎮戰役都是林彪的傑作。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在他那本被評為1987年中國暢銷書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曾以這樣詩一般的語言讚頌林彪:“他是紅軍中年輕的鷹。在1935年那明媚的春天裡,雲南的田野萬紫千紅,到處是雪白、桃紅和淡紫的罌粟花,在陽光下迎風搖曳。在紅軍這道星河中,沒有比林彪更為燦爛的明星了。”可是在中共的黨史和軍史中,林彪的名字不見了,長征的勝利歸功於毛澤東“正確路線的領導”。

西安事變促成國共合作聯合抗日。林彪擔任八路軍主力115師師長,率部北上抗日。不久就取得了平型關戰役的勝利。這是中國軍隊抗日的首場大勝仗,宣告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神話的破產,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日的士氣。平型關之役後林彪因傷前往蘇聯治療。1942年回國後擔任紅軍大學校長,培養軍事指揮人才。抗戰勝利後,國共雙方都全力爭奪東北這一戰略大後方。蔣介石派的是抗日勇將衛立煌,毛澤東親點的則是“其靜如林,其動如虎”的林彪;蔣介石派到東北的是上百萬美式裝備的大軍,而林彪帶到東北的只有十三萬“雜牌”部隊。但在林彪的領導和指揮下,東北野戰軍在三年的時間內發展成百萬雄師,並於48年底發動了遼瀋戰役,殲敵47萬餘人。遼瀋戰役的勝利不儘使解放軍第一次在數量上超過了國民黨軍隊,而且東北這一戰略後方也完全控制在共產黨手中。東北的資源,工業和農業產品為解放軍徹底打敗國民黨軍隊準備了物質基礎。所以說遼瀋戰役的勝利也就決定了國民黨在大陸徹底失敗的命運。

遼瀋戰役後林彪即率百萬雄師揮軍入關,在華北野戰軍的配合下,完成了平津戰役,殲敵55萬,解放了北平和天津。渡江戰役後,林彪又率第四野戰軍向中南進軍。消滅了白崇禧的40萬桂系軍隊,解放了湖北、湖南、貴州、廣東、廣西等中南地區。1950年3月林彪又組織了十萬渡海兵團,一舉攻佔了海南島。從1948年下半年發動遼瀋戰役開始,林彪的部隊鐵騎滾滾,所向披靡,從長白山打到海南島,真是橫掃千軍如捲席。在46-  49年的三年國共內戰期間,國民黨軍隊有5大戰鬥集團:東北衛立煌,華北傅作義,華東劉峙,華南白崇禧和西北胡宗南。其中东北的衛立煌,華南的白崇禧都是林彪的東北野戰軍(後改稱四野)獨立消滅的,平津戰役消滅傅作義集團主要也是林彪部隊的功勞,所以說在十大元帥中林彪的戰功最大毫不為過。如果不是彭德懷赴朝鮮指揮了抗美援朝戰爭,林彪的排名肯定要在彭德懷之前,朱德之後(朱德號稱紅軍之父,又一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元帥排名第一無可非議)。

林彪作為現代史上傑出的軍事家,給中國人民解放軍留下了豐富的遺產,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第一,林彪形成了自己的軍事思想和戰略戰術;第二,林彪調教了一大批名將;第三,林彪帶出了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

[tabby title=”(4)”]

作為軍事家的林彪給中國人民解放軍留下了豐富的遺產。其一,林彪形成了自己的軍事思想和戰略戰術。1946年上半年林彪將自己一生征戰的心得體會概括總結為六條戰術原則,主要內容如下:(1)三三制,即在步兵班內分3個小組,每組3-4個人,在班長領導下進行戰鬥;(2)一點兩面,即集中兵力於主要攻擊點突擊敵人,同時以部分兵力從另一面或多面鉗制或協同譴殲滅敵人;(3)四快一慢:向敵人挺進要快,準備工作要快,擴張戰果要快,追擊要快,一慢為總攻發起時機要慢;(4)四組一隊:火力組,突擊組,爆破組和支援組,一隊即突擊隊;(5)三猛:猛打,猛衝,猛追;(6)三種情況下的三種不同打法:敵守時,先準備好了再打;敵要退不退時,先圍再打;敵退時,就要猛追猛打。林彪按照這六條來訓練東北民主聯軍和後來的東北野戰軍、第四野戰軍。所謂“四野雄風”是與林彪的這六條戰術原則分不開的。

第二,林彪自19歲入黃埔軍校,到1950年指揮海南島戰役,征戰30多年,從排長做起,連長、營長、團長,最後升到第四野戰軍司令和中南軍區司令,他調教了一大批驍勇善戰的軍事指揮員。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任海軍司令蕭勁光,空軍司令劉亞樓都曾是林彪的部下。林彪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時手下有12個縱隊司令,如李大佑、鄧華、韓先楚、鍾偉、梁光初、李作鵬、萬毅、洪學智等人個個都是能征善戰的勇將名將。彭德懷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鮮與美軍作戰挑選的戰將就是鄧華和洪學智。彭自己在總結抗美援朝勝利時就說:“我靠的就是2個麻子,前方靠洪麻子(洪學智,任志願軍副司令);後方靠高麻子(高崗,東北軍區司令,負責志願軍的後勤保障)。”

後來被打成“林彪反黨集團”骨幹的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在解放戰爭中也個個是響噹噹的角色。當時黃永勝是兵團司令,吳法憲是2縱隊政委,邱會作是8縱隊政委,李作鵬是6縱隊司令兼16師師長。1950年打海南島時李作鵬的部隊是先鋒。1955年授銜時,黃永勝授上將,邱、吳、李都是中將。後來,黃、吳、李、邱在政治審判林彪時都被判十九年的重刑。

第三,林彪征戰幾十年,指揮和統率過紅四軍、紅一軍團、八路軍115師、東北野戰軍、第四野戰軍,帶出了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遼瀋戰役決戰之前,林彪統率的東北野戰軍就已達到百萬之眾,占整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兵力的三分之一強,而且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是四大野戰軍中實力最強的。黃永勝在遼瀋戰役後自豪地說:“我們四野一家就可以和蔣介石爭天下!”49年以後林彪的部隊很多都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精銳之師。在朝鮮戰場與美軍正式交手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主要就是由四野部隊組成,先期赴朝作戰的就是實力最強的由38、39、40軍組成的十三兵團,而這三個軍的前身分別是東北野戰軍的一縱、二縱、三縱,這三個縱隊被譽為林彪的“三隻虎”。尤其38軍在朝鮮戰場上表現優異,贏得了“萬歲軍”的稱號。大家所知道的上甘嶺戰役就是38軍打的。此後38軍一直作為解放軍精銳中的精銳,裝備最精良,訓練有素,戰鬥力也最強,佈署在河北、內蒙一帶,作為保衛京城的御林軍。1989年鎮壓學運時,鄧小平也使用38軍打頭陣,最先到達天安門廣場。只不過這次38軍打的是手無寸鐵的學生和市民,玷污了自己的光榮歷史。

 

[tabby title=”(5)”]

生活林彪:離群索居,沉默寡言

了解林彪的個性和生活習性對於理解政治上的林彪,對於判斷九‧一三事件的真偽有重要的參照作用。如果說軍事上的林彪是縱橫天下所向無敵,那麼生活上的林彪則是離群索居,沉默寡言。就生活作風而言,林彪是中共黨內最廉潔最無可挑剔的一個。

林彪性格孤僻,不善交際,也不喜歡交際。出身於農家的林彪繼承了父輩的信義忠實、踏實苦幹,信奉“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的儒家信條。林彪幾乎從不和人說笑聊天,與人打交道從不講多餘的廢話。在東北指揮戰事時,手下的縱隊司令來看他,林彪就會“嗯”幾聲,問幾句部隊情況,再就沒話了。不僅與部下沒話,就是與他的搭擋東北野戰軍政委羅榮桓也沒有多餘的話說。平常不見面,見面就說大事。遼瀋戰役的各種佈署和決策絕大部分都是林彪一個人想出來的。署名“林羅劉”的電報基本上都是林彪想好了就發給部隊或中央軍委,後才給羅榮桓、劉亞樓等人看(參見張正隆《雪白血紅》)。

50年進城後的林彪養病不出,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大部分時間都幽居在北京毛家灣大院或是蘇州、北戴河的別墅。1955年授元帥銜這樣風光大事,林彪也稱病不出。信奉“天馬行空,獨往獨來”,林彪不主動與任何一位中央領導人來往,包括毛澤東。據林彪衛士長回憶,除了毛澤東和周恩來打電話他會親自接聽外,其他人的電話都由葉群或秘書長接聽報告。在1959年打倒彭德懷的廬山會議以前,幾乎所有的中央會議林彪都請假。廬山會議後林彪開始捲入政治,但直到文革以前大部分的中央會議和軍委會議林彪都缺席,是毛澤東決定由葉群代表林彪列席旁聽。  九‧一三後林彪被定性為“野心家、陰謀家”,但林彪的個性和行為實在不像個“野心家、陰謀家”,歷史上還沒見過像林彪這樣不與人來往的“野心家、陰謀家”。

中共很多高層領導都過著豪華奢侈甚至腐敗糜爛的生活,而林彪則像個苦行僧,不吸煙、不喝酒、不講究吃、不講究穿,每頓飯就兩菜一湯。大多是白菜(或酸菜)炒肉,或是炒雞蛋,最喜歡吃的是黃豆,炒黃豆或煮黃豆,頓頓都有。平時沒事也愛吃炒黃豆,來了客人也是請人吃黃豆。在東北三年做過林彪秘書的季中權說和林彪吃飯還不如和警衛員一起吃(參見《雪白血紅》)。50年進城後林彪的飲食並無改變,仍是那樣簡單,沒有什麼花樣。

55年授銜的元帥和將軍中有不少“花帥”和“花將”。林彪的部下也有不少人亂搞女人(如高崗、黃永勝等),但林彪從不近女色,連護士都是男的。

不講究吃喝也無任何嗜好,幽居的林彪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沉思和散步,另外也讀書。一是軍事和歷史;二是哲學,都是馬列和毛澤東著作;三是醫書,都是中醫書,還活學活用,給自己開藥方。林彪是個有病之人,跟毛澤東一樣,林彪睡覺不好,老失眠。這是長年征戰,用腦過度的結果。1938年平型關戰役後林彪被閻錫山的士兵誤傷,子彈從前胸進去後背出來,傷了神經,去蘇聯治療也未治好,落下了怕風、怕光、怕吵的毛病。這雖不是什麼致命的疾病,但折磨了林彪一輩子,使他無法像正常人那樣生活。這一點很重要,有助於我們判斷林彪是否真如中共官方所宣稱的那樣“想當國家主席”。大家知道國家主席代表一個國家,需要經常迎來送往,拋頭露面(如劉少奇當年那樣)。林彪的身體不允許他去擔任這一職務,況且林彪並不是一個喜歡熱鬧喜歡拋頭露面的人。

[tabby title=”(6)”]

政治林彪:從遠離到捲入

林彪的軍事才能無人能否認,林彪的私人生活也無可挑剔,然而政治上的林彪卻被中央定性為“資產階級野心家、陰謀家、叛徒、賣國賊”。文革的一切罪惡和過錯都推給“林彪四人幫反黨集團”,而文革的始作俑者和元凶大惡卻一句“三七開”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軍事上林彪戰功赫赫,政治上林彪卻是一大悲劇。他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共產黨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的犧牲品。在這種政治文化和權力體制下,任何企圖挑戰最高權威或為最高權威所猜忌的人物其結果不外兩樣:一是取而代之,成者為王,如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但成功者少之又少;二是敗者為寇,被誅殺被剿滅,還要背上“謀反”或“篡黨奪權”(“謀反”的現代語)的惡名,這是絕大部分人的下場。細究林彪事件,並沒有多少証据顯示林彪企圖挑戰毛的最高權威(或曰“篡黨奪權”),更多的倒是毛澤東猜忌林彪,暗算林彪,迫使林彪走上絕路。在中共權力體制下第二號人物多半不得善終,先是劉少奇慘死開封,連真實姓名都沒有,接著林彪又摔死大漠蒙古溫都爾汗(沿用官方說法),至今還背著惡名。林彪死後周恩來成為第二號人物,但晚年也飽受政治折磨。70年代的“批林批孔批周公”一箭雙雕,既批死了的孔子、林彪,又暗指活著的周恩來。若不是周、毛雙方都在76年去世,很難說周恩來的命運會如何。文革結束後,政治鬥爭儘管不再是肉體上的你死我活,但殘酷性絲毫不減,兩任總書記胡耀邦、趙紫陽都是在任內中箭下馬,其罪名或是“支持資產階級自由化”或是“分裂黨”,但真正原因不外是不討最高領導人的歡心或是有損最高領導人的權威。

林彪捲入中共上層可分三階段,第一階段從20年代從軍到59年廬山會議。建國前的林彪作為統兵大將,東征西討南征北戰,一直遠離中共權力核心,與中共黨內政治鬥爭沒甚麼瓜葛。49年中共建政後林彪長期養病,政治上處於歸隱狀態,幾乎不參加任何中央會議,也不與中共上層人物來往,包括毛澤東,連55年元帥授銜這樣既風光又沒有多少政治性的大事,林彪都托病不參加。

第二階段從59年廬山會議到66年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林彪開始涉足政治,但不積極更未全身投入。59年廬山會議開始時,林彪並未上山,是毛澤東親自召喚,他才從療養地趕到廬山,參加中共清算彭德懷的8屆8中全會。彭德懷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抗美援朝的英雄,當時任國防部長,在軍中有龐大勢力,毛澤東召林彪上山無非是利用林彪在軍中的威望和四野的力量來壓制彭德懷,為自己壯大聲勢。廬山會議打倒了彭德懷,撤銷了彭黨內外一切職務,任命林彪為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正式把林彪推上了政治舞臺中心、權力中心,但林彪依然對政治保持距離。第二年就稱病請假,由賀龍主持中央軍委和國防部的工作。林彪除了偶爾露露面外,仍處於半隱退狀態,中央會議和軍委會議基本上都不出席。在當時中央七巨頭排名中,林彪排第六,排在他前面的是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排在他後面的是鄧小平。

第三階段從文化大革命到九‧一三事件。毛澤東發動大躍進的後果是三年大災難,全國餓死幾千萬人。毛被迫退居二線,由劉少奇主持中央工作,但毛並不服氣,更不甘心大權旁落。為奪回最高權力,不惜發動文化大革命,搞亂當時的黨政系統和全國秩序,以達到打倒劉少奇的目的。66年春夏之際在毛劉你死我活的鬥爭中,林彪的部隊發揮了關鍵作用。傳說當時劉少奇企圖召開中央全會,撤銷毛的黨主席職務。毛的對應之策是讓林彪調動38軍突然包圍北京,並武力接管人民日報、中央電臺和新華社。缺乏軍隊支持的劉少奇只有束手投降。歷史再次驗證了毛澤東“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名言。

在中共8屆11中全會上,林彪的地位迅速上升,成為黨內第二號人物。69年4月中共九大更把林彪作為接班人地位寫進黨章。從文革開始,林彪真正成為政治舞臺的核心人物,林彪本人也是全副身心地投入當時的政治活動,直到九‧一三事件。

[tabby title=”(7)”]

政治林彪:從遠離到捲入

在中共8屆11中全會上,林彪的地位迅速上升,成為黨內第二號人物。69年4月中共九大更把林彪作為接班人地位寫進黨章。從文革開始,林彪真正成為政治舞臺的核心人物,林彪本人也是全副身心地投入當時的政治活動,直到九‧一三事件。

分析林彪捲入中共政治和權力鬥爭的過程可以看出幾個特點。第一,這是個漸進的過程。林彪最初遠離政治抗拒政治。為此毛澤東在50年代初還手書曹操“龜雖壽”一詩給林彪,要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而林彪則稱病不出席任何政治活動。第二,毛澤東與林彪是一種利用的關係。每到關鍵時刻毛就征召林彪,用來打擊對手,鞏固或奪回權力。很大程度上林彪是被毛拖入政治鬥爭的漩渦,從而遭到滅頂之災。有人感慨要是林彪不捲入政治就好了。但在中共這種體制下,任何人都不能避開政治,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當然文革後林彪那麼活躍,那麼投入,他自己是有責任的。第三,林彪在文革時期熱烈鼓吹對毛的個人崇拜,所謂“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中國幾千年,世界幾百年才出一個的偉人”皆出自林彪之口,大肆印行“毛主席語錄”也是林彪的發明。但對領袖人物個人崇拜是由集權體制決定的,更與毛本人的喜好和推波助瀾分不開。很有意思的是文革中死於非命的劉少奇當年也大力提倡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是劉少奇首先提出“毛澤東思想”,並在“七大”上把“毛澤東思想”寫進黨章。但毛最厭惡、文革中受折磨最深的恐怕也是劉少奇。第四,在捲入政治最深的文革時期,林彪經營的重點依然是軍隊,對黨務政務興趣不大。林彪提出了“四個第一”、“三八作風”、“突出政治”、“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把解放軍辦成毛澤東思想大學校”等口號。毛澤東誇獎林彪說:“軍隊工作,自從林彪主持以來有了很大的改觀。‘四個第一’好,是個創造。”頭幾年天下大亂,黨務政務系統幾乎癱瘓,只有軍隊相對穩定。主持軍隊工作的林彪功不可沒。第五,林彪在文革中助紂為虐,也害了不少人,但文革的元凶和始作俑者是毛澤東,打手是康生和四人幫。江青在法庭上就公開宣稱“我是主席的一條狗,主席叫咬誰就咬誰!”一語道破江青與毛澤東的關係。林彪與“四人幫”關係並不密切,更非同盟。許多資料都批露林彪很厭惡江青,與四人幫其他人更沒有什麼來往。中共為了政治需要把林彪與四人幫綁在一塊,其目的是借四人幫的惡名惡行來敗壞林彪。

廬山會議:毛林矛盾公開爆發

“一山飛峙大江邊”的廬山既是避暑勝地,也見證了中國現代史上許多重大事件。蔣介石就非常喜歡廬山,特意在山上建造“美廬”。他的對手毛澤東對廬山也情有獨鍾,夏天常上山避暑,中共許多重要會議也搬到山上召開,其中最有名對中共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是1959年的中共8屆8中全會和1970年的中共9屆2中全會。前者打倒了“彭德懷、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反黨集團”,後者則是毛林矛盾公開大爆發,並引發了一年後的“九‧一三事件”。

中共9屆2中全會於8月23日在廬山召開,作為黨副主席的林彪提出了設國家主席的動議,得到與會者的一致同意,同時大家都對文革的過火做法提出激烈的批評。兩天後毛澤東在會上突然發難,稱“林彪的講話我事先不知道…有人要炸平廬山…大有炸平廬山使地球停止轉動之勢。”毛的講話第一次把對林彪的不滿和猜忌公開展現在全黨面前。廬山會議後毛四處放風,更借南巡之機到處找地方黨政軍負責人打招呼,稱廬山上的鬥爭他們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綱領的,有人急於想當國家主席急於奪權。九‧一三事件後中共給林彪定性“野心家”,其理由是林彪提出設國家主席是想自己當國家主席。因為據黃永勝交代,葉群說過:“若不設國家主席,林彪怎麼辦?往那裡擺?”
[tabby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