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urity的過去、現狀與未來

[tabby title=”(1)”]

布希總統當選連任以後,社會保障(Social Security)制度的改革就被提上議事日程,並逐漸成為朝野上下討論最熱烈,分歧也最明顯的一個話題,因為社會保障制度關係到千家萬戶,涉及幾乎每個人的利益。每一個工作的人都要叫社安稅,已退休或臨近退休的人更關切自己每個月能領導多少退休金。鰥寡、孤獨和殘疾人更仰賴社會保障金以維持基本的生活。據統計目前65歲以上的美國人有24%完全以社會保障金的給付為唯一的退休收入來源,其他有自己的退休計劃、儲蓄存款或公司提供的退休金計劃的人也或多或少依靠社安金作為退休生活的補充。可以說社會保障制度使老有所養,病有所醫,遺囑和殘疾人有所照顧,是使美國社會得以長治久安,不發生動亂的一塊基石。

自近十年前本人從事財務工作,五、六年前在本報攥寫專欄以來,不斷地有客戶和讀者資询社會保障問題,有人關心一個月能領導多少退休金,還有人擔心社保制度會破產。客人的關心促使本人搜集,研究這方面的信息。同時本人是學歷史出身,喜歡鑽研各國的社會政治制度,從比較研究的角度探討不同國家動亂、和平、興衰更迭的前因後果。這種興趣也促使本人去了解,研究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200多年來美國從蠻荒的北美十三州發展成為世界頭號強國。原因當然很多,其中美國有一套不斷完善的社會保障體制更是居功至偉。美國通過累進稅制(收入越高,稅率越高)來抑制貧富過度分化,又通過社會保障和其他福利舉措來保障窮人和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和權益,從而避免了大的社會動亂,使美國得以長治久安。從本週開始本人將攥寫系列文章介紹分析社會保障的起源、變遷、現狀分析和未來展望。謬誤之處歡迎批評指正。有問題的讀者請與本人聯繫。

一.什麼是Social Security(社會保障)?孔夫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什麼是社會保障,我們先來說文解字考證一番。查Webster大學辭典,Social Security有多種解釋,包括安全、安全感、保障、證券,安全機構等。在此能用得上是第一和第二條解釋,即:a) the quality of state of being secure; b) something given, deposited, or pledged to make certain the fulfilment of an obligation. 《世界日報》等一些媒体把Social Security譯成“社會福利”並不恰當,準確的翻譯應該是“社會保障”,或簡稱“社保”也無不可。

再來看Social Security包括哪些內容。社會保障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演變,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年老退休保險(Old Age Insurance);2) 遺族保險(Survivors Benefits);3) 傷殘收入保險(Disability Insurance);4) 醫療保險(包括Hospital Insurance 與 Supplementary Medical Insurance),取其縮寫簡稱為OASDHI,這些計劃都是由聯邦政府掌管的,他不是免費的福利,而需要你日積月累地交社會保障稅以後才能領到這些益處。當然更廣義的社會保障還包括失業救濟(Unemployment Compensation)以及公共救濟與福利(Public Assistance And Welfare)等。其經費來源也主要來自民眾的捐稅。總結起來社會保障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你需要付社會保障稅,累積到一定的點數

(Points),日後才能拿到益處;第二,你領到的益處與你所付得稅多少,與你何時退休有關;第三,他是由聯邦政府掌管的,因而是有保障的;第四,社會保障不保證你富裕的生活,只保障你維持最基本的生活水準。目前來講,即使你一直付最高的社會保障稅,領取全額福利,你一個月能領到的社安退休金不超過$2,000。在Tri-State地區,一個月$2,000塊錢能過怎樣的生活大家都心裡有數。所以單靠社會保障金來維持像樣的生活方式是遠遠不夠的。
(6/9/2005)

[tabby title=”(2)”]

Social Security的起源和發展:上期文章介紹了Social Security的含義和主要內容,今天想談談它的起源和發展。社會保障制度是工業化和都市化的產物,既受歷時傳統的影響,更受不斷變化的社會、經濟狀況的制約。1776年立國後的100多年間美國處於領土擴張期,從偏處一隅的北美十三州擴展成東西鄰兩大洋,南接墨西哥灣的大國。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民佔總人口的絕大多數。直到19世紀末,儘管有些鄉村給村民提供一些扶貧救濟,但數量很少,政府(聯邦政府和州政府)也未捲入。這時還談不上有政府主持的社會保障體制。19世紀80年代以後,美國經歷了迅猛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其結果是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仰賴薪水過活得藍領工人,孤立的、分散的小農經濟讓位於分工合作的工業經濟,男耕女織自給自足得農民也逐漸被拿薪水的工薪階層所代替。同時,經濟的發展,稅收的增加(那時主要是工商稅,個人稅基本上還未開征),也使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有財力來興辦一些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計劃。20世紀初在美國開始出現一種稱之為Workers\’

Compensation(工人傷害補償)的保險,向那些因工受傷或死亡的工人及其家屬提供經濟補償。它發源於單獨的州,逐漸為幾乎所有的州採用,並受聯邦立法的保障。20世紀初一些州還開始給政府僱員提供退休福利。同時聯邦政府也開始給退伍軍人、陣亡、傷殘軍人及其家屬提供撫恤和救濟。這些可視為萌芽狀態的社會保障制度,為日後聯邦立
法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社會保障積累了經驗。

1929-1933年的大蕭條席卷了幾乎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美國也不例外。工廠關門,工人失業,幾百萬無業游民流離失所,浪跡街頭。資本主義面臨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和制度危機。為挽救經濟,穩定社會,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推出“新政”(New Deal),推行政府干預經濟、干預社會,建立社會保障體制。1935年羅斯福總統推動國會通過了“社會保障法”(Social Security Act),在全國範圍內建立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向已退休或失去工作的工人發放退休金或失業金。同時35年的法案還授權聯邦政府給州政府撥款,對那些不夠資格申請社會保障金的老人和低收入者階層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1939年“社保法”又增二十條款,規定退休工人若死亡,其健在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仍可領取保險金。1956年艾森豪威爾總統簽署補充法案,規定50-64歲期間因傷、病而不能工作的人可以提前申請保險金。1960年將年齡限制取消,任何年齡的工人都可以申請病殘保險金。1961年肯尼迪總統又規定62歲就可以提前退休,但只能領取部份退休金。1965年林登‧約翰遜總統簽署Medicare醫療補助計劃,使得領取社會保障金的人也可以領取醫療補助。1972年尼克松總統將各州管理的福利計劃轉給聯邦政府,稱為SSI(SupplementalSecurity Income),允許50歲以上的寡婦和鰥夫因病殘原因申請病殘保險金從1975年開始,每年的社保金隨生活費用上漲而自動增加,不需要經國會批准,同時增加社安稅稅率。

綜觀近一個世紀的社會保障體制的發展史,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第一,它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產物。在農業社會不可能出現這種全國範圍內的社會保障體制;第二,大蕭條催生了“社會保障法”。羅斯福總統推動建立全國範圍的社會保障體制,其目的當然是穩定社會、穩定資本主義制度。社會保障體制的建立也確實起到它預期的作用。它使得老有所養、傷殘得照顧,貧窮得救濟的社會目標得以實現,從而奠定了美國社會穩定、長治久安的基石。再看看有5000年歷史的中國社會,一直是戰亂連著戰亂,分分合合,生靈備受塗炭。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於中國社會一直未能建立一套有效的全國範圍的社會保障體制。貧富過度分化,窮人無路可走,活不下去,只好扯旗造反,其結果是社會安定被打破,幾十年、幾百年累積的財富隨著戰亂而灰飛煙滅。
(6/16/2005)

[tabby title=”(3)”]

上期專欄文章討論了社會保障制度中的退休金,今天介紹其他社保金,包括殘疾福利金(Disability Benefits)`遺屬福利金(Survivor Benefits)以及醫療保險(Medicare)。我想再次強調一點,與退休金一樣,這些福利都不時免費午餐,而是需要你經年累月地交社保稅累計到足夠的點數才能享受這些好處。按照社保當局的術語,你要完全受保障(Fully Insured)或至少當下受保障(Currently Insured),才有資格領取這些福利。

讓我們先來看看社保中有關殘疾福利的規定。對於什麽是殘疾(Disability),社保當局有非常嚴格的定義。只有當事人精神上或體能上受到完全的損害,不能從事任何賺錢的職業才被稱爲殘疾。這與專業人士(醫生、護士等)從保險公司購買的殘疾收入保險(Disability Income Insurance)有很大的不同。保險公司提供的傷殘收入保險一般只要你由於傷、病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保險公司就要理賠。這“本職工作”與社保當局的“任何工作”之間可有天壤之別。按照社安當局的定義,你不能從事任何職業,基本上成爲“廢人”一個,才能去申請殘疾福利。此外,社安局還規定,這種完全殘疾(Total Disability)必須持續至少12個月或者最終能導致死亡。要申領傷殘福利,傷殘人還必須等待5個月,第6個月開始才能領取福利。如果是失明且年滿55歲,“完全殘疾”的定義會寬鬆一點。但如果失明了,你也基本上什麽也幹不了。殘疾金數額也與收入有關係。年收入2萬美元,其每月殘疾金大約爲870美元;年收入若爲35,000,則每月能領到大約1,250;年收入5萬,每月殘疾金爲1,600;年收入65,000元,月殘疾金爲1,760;若年收入爲9萬或更多,則月殘疾金爲大約195元。不工作的配偶和未成年小孩也能領到殘疾金,數額大約只有一半。當殘疾人年滿65歲,殘疾金不再發放,而改爲退休金。若殘疾人死亡,其配偶與子女也不領殘疾金而改爲領遺屬福利金。

遺屬福利金的發放物件包括被撫養人(Dependents)“未婚子女”正在撫養未成年子女的配偶以及已離婚但現在撫養未成年子女的前配偶。60歲以上的鰥、寡者或者62歲以上曾被列爲被撫養人的父母也可以領取遺屬福利金。60歲以上但未滿65歲的鰥寡者能領到的遺屬福利金會減少。離婚的配偶也能領取遺屬福利金,但前提是兩人的婚姻要維持10年或10年以上。前2年有個讀者打電話來,她嫁給一個美國公民,已婚3年,沒有小孩,丈夫突發急症去世,結果她只領到255美元的一次性死亡金,其他任何遺屬福利都沒有。遺屬福利金也與生前收入有關,生前收入越高,其遺屬領到的福利金也越多。假設某人去世前年收入65,000元,2005年其遺屬福利金大體如下:已到法定完全退休年齡的配偶每月可以領到大約1,744元,若配偶年滿60歲,則每月福利金1,247元,未成年子女以及未成年子女的配偶或前配偶每月能領1,308元。但全家加在一起的遺屬福利不能超過3,054元。除退休金、殘疾金和遺屬金外,社會保障制度的另一頭就是醫療保險(Medicare)。前者解決溫飽問題,使老有所養`孤有所托`殘疾人有照顧,而醫療保險解決病有所醫的問題。隨著越來越多的嬰兒潮一代進入老邁退休年齡,社保制度中的醫療保險也顯得日益重要。美國號稱世界上最富足的國家,每年花在醫療照顧上的錢超過一萬二千億美元,但美國却有高達三、四千萬人沒有任何醫療保險,在發達國家其比例是最高的。美國現有的醫療體制可謂弊端百出,但朝野上下都束手無策。作爲醫療照顧體制重要一環的醫療保險也是問題多多,而且越來越嚴重。

6/30/2005)

[tabby title=”(4)”]

上期專欄文章討論了社會保障制度中的退休金,今天介紹其他社保金,包括殘疾福利金(Disability Benefits)`遺屬福利金(Survivor Benefits)以及醫療保險(Medicare)。我想再次強調一點,與退休金一樣,這些福利都不時免費午餐,而是需要你經年累月地交社保稅累計到足夠的點數才能享受這些好處。按照社保當局的術語,你要完全受保障(Fully Insured)或至少當下受保障(Currently Insured),才有資格領取這些福利。

讓我們先來看看社保中有關殘疾福利的規定。對於什麽是殘疾(Disability),社保當局有非常嚴格的定義。只有當事人精神上或體能上受到完全的損害,不能從事任何賺錢的職業才被稱爲殘疾。這與專業人士(醫生、護士等)從保險公司購買的殘疾收入保險(Disability Income Insurance)有很大的不同。保險公司提供的傷殘收入保險一般只要你由於傷、病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保險公司就要理賠。這“本職工作”與社保當局的“任何工作”之間可有天壤之別。按照社安當局的定義,你不能從事任何職業,基本上成爲“廢人”一個,才能去申請殘疾福利。此外,社安局還規定,這種完全殘疾(Total Disability)必須持續至少12個月或者最終能導致死亡。要申領傷殘福利,傷殘人還必須等待5個月,第6個月開始才能領取福利。如果是失明且年滿55歲,“完全殘疾”的定義會寬鬆一點。但如果失明了,你也基本上什麽也幹不了。殘疾金數額也與收入有關係。年收入2萬美元,其每月殘疾金大約爲870美元;年收入若爲35,000,則每月能領到大約1,250;年收入5萬,每月殘疾金爲1,600;年收入65,000元,月殘疾金爲1,760;若年收入爲9萬或更多,則月殘疾金爲大約195元。不工作的配偶和未成年小孩也能領到殘疾金,數額大約只有一半。當殘疾人年滿65歲,殘疾金不再發放,而改爲退休金。若殘疾人死亡,其配偶與子女也不領殘疾金而改爲領遺屬福利金。

遺屬福利金的發放物件包括被撫養人(Dependents)“未婚子女”正在撫養未成年子女的配偶以及已離婚但現在撫養未成年子女的前配偶。60歲以上的鰥、寡者或者62歲以上曾被列爲被撫養人的父母也可以領取遺屬福利金。60歲以上但未滿65歲的鰥寡者能領到的遺屬福利金會減少。離婚的配偶也能領取遺屬福利金,但前提是兩人的婚姻要維持10年或10年以上。前2年有個讀者打電話來,她嫁給一個美國公民,已婚3年,沒有小孩,丈夫突發急症去世,結果她只領到255美元的一次性死亡金,其他任何遺屬福利都沒有。遺屬福利金也與生前收入有關,生前收入越高,其遺屬領到的福利金也越多。假設某人去世前年收入65,000元,2005年其遺屬福利金大體如下:已到法定完全退休年齡的配偶每月可以領到大約1,744元,若配偶年滿60歲,則每月福利金1,247元,未成年子女以及未成年子女的配偶或前配偶每月能領1,308元。但全家加在一起的遺屬福利不能超過3,054元。除退休金、殘疾金和遺屬金外,社會保障制度的另一頭就是醫療保險(Medicare)。前者解決溫飽問題,使老有所養`孤有所托`殘疾人有照顧,而醫療保險解決病有所醫的問題。隨著越來越多的嬰兒潮一代進入老邁退休年齡,社保制度中的醫療保險也顯得日益重要。美國號稱世界上最富足的國家,每年花在醫療照顧上的錢超過一萬二千億美元,但美國却有高達三、四千萬人沒有任何醫療保險,在發達國家其比例是最高的。

美國現有的醫療體制可謂弊端百出,但朝野上下都束手無策。作爲醫療照顧體制重要一環的醫療保險也是問題多多,而且越來越嚴重。

6/30/2005)

[tabby title=”(5)”]

除了退休金、殘疾保險、遺屬福利外,社會保障體制的另外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醫療保險,即Medicare。Medicare包括兩部分,Part A指住院保險,而其他的補充醫療保險則稱爲Part B。Part A 包括大部分與住院有關的開銷、在家治療的開銷以及臨終照顧的費用。而Part B 則包括不在Part A範圍之內的開銷,包括醫生收費和手術費、檢查費等等。與社保其他福利一樣,Medicare也有許多條件和限制,有許多不涵蓋的區域,即使涵蓋的部分,其福利也不是無限制的。比如Part B不支付常規的體檢費用,不包括大部分買藥的開銷。而Part A的住院保險中,每個利益有效期只有90天。前60天的開銷在自付840美元(2003年的金額)外全部由Part A支付,而後30天的住院費,病人須每日付210美元的自付金(2003年的數位)。

社保與稅:雇主替雇員所付的那一半社保稅,雇主可以用來抵聯邦稅,而雇員付的那一半社保稅用的是稅後的錢,雇員不可以抵稅。自雇業者要自己負擔全部15。3%社保稅,但可以把其中的一半算作商業開銷來抵稅。很多人以爲社保福利不需要交稅,這種說法不準確。退休人士、殘疾者和遺屬領取的社保福利金是否要交納取決於當事人當年的調整毛收入(AGI)以及當年收到的社保金總額。如果當年的AGI少於等於25,000元(單獨報稅)或32,000(聯合報稅),則社保給付不須納稅。如果AGI介於25,000與32,000元(單獨報稅)或34,000元至44,000元(聯合報稅)之間,則高達50%的社保福利可能要算作應稅收入納稅。如果單獨報稅者AGI大於34,000,聯合報稅者收入大於44,000元,則高達85%的社保福利可能都要算作應稅收入。社安當局有一套很複雜的公式來計算社保福利的應稅金額和稅率。醫療保險福利以及社保金的一次性福利(如遺屬可以領取225元的死亡金)則不需要交稅。

社保體制的現狀:目前美國90%以上的就業人員被納入社保體制,而參加醫療保險計劃的更高達95%以上。2004年美國有5600萬人口領取各種社保福利,總金額在5,000多億美元。有30%多的美國退休人員完全依賴社保當局發的退休金過活。自己有少量儲蓄但以社保的退休金爲主要退休收入來源的美國人更高達60%。這些數位說明社保體制對美國社會的重要性,也說明社保體制改革的艱巨性和複雜性,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把政府提供福利視爲社會主義的話,那麽美國這個頭號資本主義國家都維持著全世界最龐大的帶有社會主義特點的社會保障體制。這個體制是由政府舉辦、由政府管理、由政府擔保的。他與私人企業或上市公司最大的區別在於,第一,強制參與的,不管你願不願意,只要你有工作收入,你就一定要交社安稅;第二,他不以贏利爲目的,而以收支平衡、保證福利爲目標;第三,他根本上避免了私人企業或上市公司破産倒閉的風險,因爲他有國家機器作後盾,以政府的立法權和徵稅權作保障。所以儘管社保基金有入不敷出的問題,但從長遠來看他不可能破産。美國社會以社保體制爲其基石,美國無法負擔起他的破産,而且美國政府也完全有能力使他免於破産,其秘密武器就在於政府的立法權和徵稅權。如果實在不行了,政府可以減少社保福利,或提高社保稅率,或延後提取社保福利的年齡,或者如布希總統提議的那樣設立個人帳戶,自己管自己,政府把擔子部分卸給民衆自己承擔。獨味藥不夠,還可以多管齊下。

(7/7/2005)

[tabby title=”(6)”]

問題所在:自1935年羅斯福總統創立社會保障體制以來,其基本作法是用在職員工繳納的社保稅來支付退休員工的退休金、傷殘金、遺屬福利和醫療照顧的費用,即所謂現收現付制(pay-us-you-go)。這種做法在過去半個多世紀都行之有效,收入與支出基本平衡,而且還略有節餘。爲防止政府挪用節餘,1983年美國國會還專門通過法律建立社保信託基金,把節餘的部分存入信託基金。其構想是預備未來社保稅不是支付社保開支時可用信託基金中的盈餘補不足。信託基金的錢用以投資政府債券。

這種以在職員工的社保稅支付退休人員福利的做法預計在未來幾十年將有入不敷出的麻煩。其根源在於人口老化和人均壽命的延長。二戰結束以後美國人休養生息,“抓革命促生産”,出現了人口生育高峰。從1946年到1964年這18年間美國共出生了7000多萬人口,占目前總人口的近30%,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生育高峰,這一代人俗稱嬰兒潮(baby boomer)。這批嬰兒潮人口正逐漸步入退休期,而到本世紀20──30年代這批人預計將全部退休。而1964年以後美國出生率下降,新生人口大大減少。一方面嬰兒潮一代即將大批退休,另一方面工作人員不斷減少。這就便得靠在職員工社保稅支付退休人員福利的傳統做法出現潛在的危機。同時,美國人平均壽命延長也使潛在危機雪上加霜。

30──40年以前美國人平均壽命只有60來歲,人生70古來稀,而現在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增加到了70多歲。以前退休之後只有幾年的活頭,而現在65歲退休以後可能還要再活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這就大大拉長了享受社保福利的年限。上個世紀40──50年代每個退休人員有十幾個在職員工供養,這一比率逐步下降。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4月份在國會作證時指出,目前美國工作者與退休者的比例已下降到3。5比1。預計到本世紀30年代這一比例將進一步下降到2比1。如果繼續採用目前的社保體制,到2030年的社保支出相當於全國經濟産值的13%,將嚴重影響經濟成長。前不久財政部屬下的“社會保障與醫療照顧理事會”發展的最新報告指出,從2017年起社保稅所得將少於社保福利支出,開始入不敷出,政府將被迫動用過去以節餘設立的社保信託基金。社保基金餘額將在2041年用盡。在這之後,政府只能兌現原先承諾福利的四分之三。財政部長史諾表示社保體制未來75年經費不足總額將達4萬億美元。

根據財政部的報告,社保制度的另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醫療照顧制度麻煩更大。由於醫療成本節節攀升,而且眾多嬰兒潮人士即將退休,開始領取福利,醫療保險的信託基金預期將於2020年面臨難關,只能支付79%的福利,而該計劃從去年(2004年)開始便入不敷出,當年所收到的醫療保險稅不足以支付當年的福利。

社保危機並非迫在眉睫:改革社保體制是布希總統第二任內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攸關布希歷史地位的重大改革。爲加速推動社保改革,布希政府似有誇大社保危機之嫌。他對社保基金的描述如“沒錢了”、“破産”並不準確,至少從現在起至未來十幾、二十年社保制度還能正常運轉。即使按財政部報告,社保制度入不敷出開始是在2017年,到時政府可以動用社保信託基金,依然可以全額支付各項福利。2014年即使社保信託基金全部用完,政府也依然能按目前的法律規定支付四分之三的福利金,所以認爲社保制度事上危機的說法並不準確。布希政府爲加速推動社保改革而刻意誇大社保制度危機的做法也因而招致很多抨擊,這些批評既來自政治對手民主黨人,也來自經濟學家、分析人士和老百姓。

(7/14/2005)

[tabby title=”(7)”]

社保體制改革的幾種選擇:社會保障機制的麻煩儘管不是迫在眉睫,但卻是美國社會早晚要面對的問題。而且越早改革越好。前幾期專欄文章說過社保的問題在於收到的社保稅不足以支付社保福利,解決之道說簡單也簡單,無非是開源與節流兩條路。

下面是討論中的幾種解決方案:

第一,削減福利: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是削減福利的積極倡導者。今年上半年格老在國會衆議院預算委員會作證時宣稱政府保證向退休人員提供福利的承諾超過了國家的負擔能力,如果硬要履行這種承諾,就會對經濟造成不利影響。解決之道是縮減未來的社保給付和醫療照顧的福利。但削減福利的作法最容易得罪選民,在位的總統、有意問鼎總統寶座的人以及在勢的政治人物(包括國會議員)輕易不敢削減社保福利,也不敢作此倡議。格林斯潘因職位超然(聯邦儲委會主席,並非民選,也不依附于任何總統)、立場超然,是極少數公開倡議削減福利的超重量級人物。但福利如何削減,削減多少,從什麽時候開始,目前尚未見具體方案。

第二,延緩退休年齡:這種作法已經開始了,本來法定的完全退休年齡是65歲,只要年滿65歲,累計了40點(credits)就可以領取社保的完全福利。但現在已經提高了領取完全福利的年齡,具體規定如下:1937年出生者爲65歲,1940年出生者爲65歲半,1943年出生的爲66歲,1957年出生的爲66歲半,1960年出生的爲67歲。如果你在此年齡前退休,你就拿不到完全福利。如果美國人的平均壽命繼續延長,或者社保基金日益捉襟見肘,領取完全福利的實足年齡很可能再度提高。

第三,提高社保稅率: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社保稅率一直在不斷提高。1950年社保稅率是3%,雇主、雇員各交一半,1960年升高爲6%,1970年又提高爲8。4%,1980年 爲10%,1994年再度調高爲12。4%,12。4%的稅率這10年來沒有變過。社保稅的徵稅收入有上限,2005年爲9萬元,多於9萬元的那部分收入不需要交社保稅。目前有一派意見主張撤消社保稅的收入上限,無論你收入多少全部要交12。4的社保稅。這種作法在政治上風險較小,不會得罪大多數選民,因爲年收入在9萬以上的雇員或自雇業者比較是少數,而且過去的習慣也是每隔若干年社保稅率就調漲一次。但這種作法也有問題,如果納稅人交更高的社保稅,是否也應得到更多的社保福利。如果付更多的稅換來更多的福利,那豈不是一手進,一手出,不但不能解決社保體制入不敷出的問題,反而使之雪上加霜?

第四,建立私人帳戶:這是布希總統目前極力推銷的一種解決方案,也是布希社保改革的核心,其具體作法是讓55歲以下的員工把一部分社保稅放在自行設立的私人帳戶中,私人帳戶的錢可自由投資各種股票基金和債券基金。第一年最多只能把1000元投入私人帳戶,以後每年提高100元,最後可以把多達薪水4%的社保稅投入私人帳戶。私人帳戶由員工自己設立、自己管理,自己投資。退休後從私人帳戶中提取資金作爲自己退休收入的一部分。由於員工已經設立了私人帳戶,他/她從政府領取的退休福利金也相應減少。布希宣稱私人帳戶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社保體制入不敷出的問題,是靈丹妙藥治病良方。

(7/21/2005)

[tabby title=”(8)”]

布希社保方案之爭議:上期專欄文章介紹了布希總統的社保改革方案,即建立私人帳戶,由員工自行決定如何投資,回報率取決於股市。建立私人帳戶的員工領取的社保福利也就相應減少。今年2月2日布希在國情咨文中正式提出這一改革建議,並計劃從2009年開始正式啓動私人帳戶。布希社保建議提出後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民主黨強烈反對,共和黨內有不同意見,普通老百姓也是議論紛紛,支持者,反對者各不相讓。支援私人帳戶的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政府全盤負擔社保福利不切實際,超過了國家的負擔能力,因此必須削減福利。而建立私人帳戶的員工領到的社保給付也相應減少,從而減輕了政府的負擔。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就持這種看法。

第二,目前的社會保障基金完全投資於政府債券,利息很低,而私人帳戶可以投資於股票,回報率高得多,因而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社保入不敷出的困窘。

第三條理由是政治上的,不太爲布希和共和黨人公開宣傳,但卻是他們以私人帳戶來解決社保問題的終極原因,那就是共和黨從本質上是反對政府幹預,更反對政府包辦福利的。儘管社保給付是用員工交的社保稅來支付,嚴格來說並不是免費的午餐,但共和黨的治國理念是小政府,民衆自己管自己,而社保制度是羅斯福總統的創舉,是民主黨的“鎮山之寶”。如果能將社保私有化也就從根本上否定了民主黨的政治信條,從而確立布希和共和黨的歷史地位。布希是個“牛仔總統”,很想歷史留名,不顧國內外的強烈反對一意孤行地發動伊拉克戰爭即是牛仔作風的體現。但伊拉克戰爭已進行了2年,十幾萬美國大兵仍陷身伊拉克,無法脫身。布希通過伊拉克戰爭在中東建立“民主”的構想恐怕要失敗,所以布希另辟蹊徑要啃社會保障制度這塊硬骨頭。如果成功了,布希的歷史地位也就確定了。

而反對布希社保改革建議的人士則認爲,

第一,建立私人帳戶並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建立私人帳戶的假設是股票投資的回報率會高於債券投資,但股票投資並不只漲不跌。股市如果大跌,私人帳戶資産縮水勢必影響退休人員的收入。30年代羅斯福總統之所以創立社會保障體制,其原因就在於29-33年的股市大跌,普通投資人血本無歸,再加上大蕭條失業率劇增,幾百萬上千萬工人失去工作,淪爲無業遊民,嚴重影響社會穩定,所以羅斯福總統才推動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由政府保障退休人員最起碼的生活來源。只要你按時交社保稅,你退休後政府保證你能有溫飽生活。讓社安基金投資股市的克林頓時代就有此議,但2000-02年的股市崩潰,著一主張一度銷 聲匿跡。這兩年股市回升,讓社保稅投資股市又借布希的私人帳戶建議捲土重來。但投資股市是否真能解決問題要大大打個問號。民主黨就抨擊布希是在進行一場輸多勝少的豪賭,會把“社會保障”邊成“社會不保障”(Social Insecurity)。因爲如果建立了私人帳戶,你從政府拿到的社會福利就會減少,而且股市如果賠錢,你的退休生活就更加沒有保障。

第二,目前的社保體制是拿在職員工的社保稅付退休人員的福利,一進一出,基本平衡略有節餘。如果建立私人帳戶,就以爲著社保稅要流入在職員工的私人帳戶而不能用於支付退休員工的福利,社保給付馬上就有少米下鍋的危險,政府要另外想辦法去籌錢付社保給付。這筆過度費最少估計要7,000億美元,最多估計要3萬億。這筆錢從何而來,布希從未交代過,解決之道不外是增稅,舉債或是削減福利。增稅與削減福利有違布希的承諾,會得罪選民,政治上風險較小的就剩下發行國債了。但大舉借債又勢必影響美國經濟的長期走向。目前美國欠債已高達7.8萬億美元,光還本付息就要好幾千億美元。如果再因社保改革而大舉借債,勢必加劇美國的財政負擔,有礙經濟增長.
(7/29/2006)

[tabby title=”(9)”]

私人帳戶的問題:上期專欄文章介紹了布希的私人帳戶計劃,布希想以社保帳戶私有化解決社保制度潛在的入不敷出的困境。然後布希的改革方案要想在國會獲得通過將面臨很艱巨的挑戰。第一,他必須消除或至少大大減少美國民衆對退休金投資股市所含風險的憂慮。儘管長期來看股市投資的回報率大於債券投資,但股市有風險,可能漲15%,也可能跌20%,甚至連跌好幾年。最近的例子,2000年道瓊指數最高曾達到11,000多點,此後連跌三年,五年後的今天仍停留在10,000多點,尚未收復失地。高科技的那斯達克指數更慘,最高時曾達到5000多點,之後一路狂瀉,目前仍在2000點左右徘徊,還不到高峰時的一半。如果私人帳戶若干年後也遭遇類似的股市滑鐵盧,那麽大批老人的退休生活將立刻陷入困境。而債券市場儘管回報率不高,長期可能上有5%——6%左右,但它很穩,尤其政府債券基本不會陪錢。就一般美國人而言,大多數人不懂投資,對自己理財也沒有什麽興趣。前不久《今日美國報》和CNN作的民意調查顯示,有多達59%的美國人認爲社保稅投資股市是“壞點子”。

本人從事財務工作多年,接觸的客戶數以千計。他們絕大多數是華人,都受過良好的教育,最低的也有碩士學位,但就理財而言多數也是不及格。就是在股市大漲的1999年,我發現投資股票的華人仍有50%的人赔錢,25%不赔不賺,只有25%的人小有收穫。2000年後股市大跌,更是哀鴻遍野,慘不忍睹。這麽多年來我見過的客戶中真正從股市中發財成爲百萬富翁又能在股市崩潰前即時逐步抽身金盆洗手的只有一個人。其他人都陪錢、陪本,少則一、二萬,多至幾十萬。有的甚至鬧得家庭破裂,妻離子散。華人一向以精于計算聞名,也有儲蓄存錢的習慣,尚且不懂投資,更遑論寅吃卯糧的美國平頭百姓。所以如何消除一般百姓對投資股市的恐懼並實際減少私人帳戶的風險是布希第一步要做的工作。

第二個障礙更棘手,那就是如何籌措過渡時期幾千億、上萬億美元的社保支出短缺。因爲如果要設立私人帳戶,這4%的社保稅就不能拿去付退休人的福利,而是直接流入某個人的帳戶,而政府又必須實現付社保給付的承諾,這短缺的錢從何而來是更實際,更棘手的難題。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社保改革儘管在主流媒體炒得沸沸揚揚,但在華人社區並未掀起多大的波瀾。其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華人移民大都比較年輕,很少有人領過社保給付,對社保福利沒有切身體驗,所以也就不太在乎。第二,華人一向有儲蓄存錢的文化傳統,歷史上也沒有過靠政府養老送終的習慣,華人大都秉持靠自己、靠家庭的信念。在與客人交談時我發現大多數華人客戶並不太把社保給付當回事,而是自己動手做退休計劃。我也建議客人一自己做退休計劃爲主,不要仰賴社保福利。自己做退休計劃的先後次序是,先做能抵稅的退休計劃,如401K、403B,傳統IRA、SEP以後不能抵稅,但日後拿出來時不用交稅的ROTH IRA如果有可能應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能抵稅的退休計劃。抵稅的退休計劃作足作夠後如果還有餘錢或已有的退休計劃不夠的話,則應考慮雖然不能抵稅但可以退稅的年金。此外各種永久性的人壽保險可以累積現金值,也可以作爲退休金的一種補充。總之在籌劃退休金時堅持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以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信念,才能保證自己退休後衣食無憂安享晚年。

(8/4/2005)

[tabbyending]